高校时代酝酿着所有人的青春回忆,今(2022)年适逢高雄第一学府雄中创校百年,歷经日治时代、戒严时期、以及民主时代的新高雄,歷史动盪之中,雄中师生以一世纪谱写青春记忆,在百年红楼的见证下,挥洒港都少年们酸甜交织的花漾年华。
高雄市立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雄中)于4月1日举办百年校庆,校友们从各地返校,不同年龄层的杰出校友齐聚一堂,其中也包括了高雄市长陈其迈的身影。毕业于雄中72级,陈其迈市长手持「我雄中,我骄傲」的字牌,和老同学们忆起高三迟到爬围墙趣事、最爱校园旁阿婆红茶冰等往事,眉飞色舞彷佛回到了少年时代。
1922年,臺湾总督府之臺湾总督田健治郎颁布新「臺湾教育令」,取消日、臺人的差别待遇及隔离政策,提倡「日臺共学制度」,在全臺增设5所高校,雄中的前身—「高雄州立高雄中学校」便是其中之一。从创校初期即矗立于校门前的红楼,「红砖折衷式」的建筑结构方正对称,是雄中的门面也是学习精神的象徵。每位雄中学生,都曾在英式红砖外墙前拍毕业照,漫步在柱列构成的通透迴廊间,巍峨的红楼身影,成为雄中人共同的回忆。
红楼墙面的斑驳弹孔,是雄中在二二八事件留下的歷史伤痕。「全臺湾只有雄中校舍墙上有弹孔。」市长陈其迈说。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延烧至高雄,雄中结合雄工、雄商与雄女的学生,成立自卫队维持学校附近治安,同时也保护住在学校宿舍里的外省老师。但满腔热血的自卫队随后遭到部队攻击,部队朝校舍发射迫击炮和要塞炮,使雄中成为全臺湾唯一遭受军队攻击的学校。
「我在就读雄中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很少关注同学的成绩,但却很关心同学是否关注社会议题和国际时事,所以同学之间对于政治时事和国际新闻都很热烈地讨论。」现任雄中校长庄福泰回忆:「如同雄中自卫队当时不分族群和省籍,挺身保卫居民,雄中人注重社会公义、持续回馈社会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走过一世纪,往昔校舍只留存红楼一、二及三栋,皇民化时期的雄中武道场,同样以红砖砌成的铳器库、大礼堂等建筑,只有在老照片中才能看见。时代演变也影响校园风景,现今矗立于玄关后的孙中山铜像,其基座在日治时代为供奉日本天皇、皇后公式肖像「御真影」的奉安殿。当时雄中生每天早晨到校都需向奉安殿行礼,参拜日本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而改朝换代后奉安殿的主人也从天皇变成了孙中山。然而就像早已废除的髮禁和早自习,6年前经雄中学联会决议,始、结业式时不再向国父铜像、国旗行3鞠躬礼,威权时代也随着走入歷史。
校园内资歷仅次于红楼的,还有一株树龄逾89年的「琉球松」。雄中红楼于日治时期便栽植琉球松,与第一栋红楼穿堂和奉安殿遗址连成一线,据说朝向日本皇居,日治时期的学生进校门后更是要朝琉球松方向敬礼。雄中生也因此自称「松涛轩客」,与雄女「斑城」合称「松涛斑城」创造许多青春片段。
提起雄中和雄女的情谊,最有名的莫过于每学期举办的饮料日和耶诞晚会。以往两校学生会在段考温书假互相赠送饮料甜蜜传情,在温书假取消后传统仍然持续至今日。此外儘管给外界阳刚的印象,很多民眾不清楚,其实雄中为男女合校。除了普通班只招收男生外,音乐、体育和科学班都是男女兼收,像羽球天后戴资颖就是雄中校友。
「自由而纯朴,思想自由开放却相对低调」是庄福泰校长对雄中校风所下的注解。百年来积累的深厚文化底蕴,自由民主开放的校园氛围,让雄中学生在时代变迁中从不缺席,校园中所留下的种种故事,不仅是雄中世代传承的痕迹,也为一世纪的高雄青年,留下鲜明的样貌。
本文作者:Naru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