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障被告利用病情逃避被判死刑,有违民眾的法律情感!」台南高分院院长黄瑞华今天面对提问时,强调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者,经专家鑑定在法律上定位为病人后,依法可免诉或减轻其刑,甚至监护处分,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台南高分院第2场「亲民司法、与民同行」国民法官新制对话座谈会,上午在南区公所举行,吸引南区、中西区及安平区调解委员及里长、公所行政同仁共70多人到场参与。
会中,有人提问说,精障被告利用病情逃避被判死刑,有违民眾的法律情感,现行法令是否恰当?今年2月18日公布施行的暂行安置,能否真正达到防卫社会的预防效果?
黄瑞华认为,每逢发生重大刑案时,「以牙还牙、以眼还」、「杀人偿命」等情感直觉反应,就会在大家的心中涌现;但从明末清初我国引进西洋法律思想发展迄今,对于没刑事责任能力者,就会视其为病人,而不是把病人当坏人。
黄瑞华强调,被告是否精障病患?法院会找专家鑑定;如有疑问,再找另家鑑定,或找鑑定专家前来询问,不能被当事人欺骗。现在的法官很难为,社会舆论认为判太轻会骂,判太重也会骂;判死会骂,不判死也骂,因此推动国民法官制度,让民眾也能体会箇中滋味,用良心及文明法律规范来判决,这对社会进步将有很大的助益。
黄瑞华还说,明年元月一日上路的国民法官制度,甚至让人民坐在法庭上,担任审判权的行使主体。如此重大的变革,一定要来跟各位乡亲报告,让「大家一起来做真正的法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