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美国如此激进升息是在1990年代,当时资金急速流向美国导致新兴亚洲国家大失血,泰铢等亚洲货币随之崩跌、股市崩盘,于是引爆了亚洲金融危机。

分析师表示,这一次情况不同,新兴亚洲地区在25年后已经发展成为更成熟的经济体,其根基变得更加稳健,也更能承受匯率压力。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亚太区外匯部门执行董事兼宏观策略师Tan Teck Leng表示,现在外资在亚洲持有之本地资产较少,因此这一次任何资本外逃在金融方面造成的痛苦都会减轻。

他表示:「虽然此时让我回想起了亚洲金融危机,但与当时相比,现在匯率制度的弹性已经增强许多。且就外资持有本地资产而言,我认为有一种持有量并没有增加的感觉,所以,我不认为亚洲货币正濒临崩盘。不过,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联准会何时达到转折点」。

该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主管并点名菲律宾可能是亚洲最脆弱的经济体。他表示,菲律宾的经常帐表现不佳,在风险较高的货币中,菲律宾披索(peso)是最脆弱的货币之一。我认为在美国利率走升之际,亚洲货币的战线实际上是沿着菲律宾、印度和泰国等国的外部融资缺口画出来的,而这些实际上将是亚洲近期最容易贬值的货币。

菲律宾央行周四也将其主要政策利率进一步提高50个基点,并暗示将进一步升息。缩小本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可以降低资本外逃与匯率崩盘的风险。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Louis Kuijs表示,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经济体,也就是那些没有与美国同步升息的经济体,如日本,也可能面临货币进一步走弱的风险。Kuijs警告,亚洲货币的下行压力可能增加,尤其是考量到联准会料将继续升息到2023年上半年。不过,他也不认为会发生另一场亚洲金融危机。「幸运的是,现在亚洲新兴市场的政策体系已经增强,决策官员已有了更充分的准备,而各央行现在拥有更加灵活的匯率制度。他们主要让匯率去吸收外部压力,而非透过抛售外匯存底来支撑货币。此外,与1997年金融危机前相比,近年来亚洲新兴市场的政府多奉行较为谨慎的宏观经济政策。」。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亚洲股票策略师Manishi Raychaudhuri表示,与他们在亚洲危机期间所面临的大屠杀相比,现在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因为现在这些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财务更为健康,且外匯存底也更为雄厚。

儘管如此,瑞穗银行经济和策略部门主管Vishnu Varathan警告新兴亚洲货币仍将面临巨大的动盪,可能导致类似于2013年「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时期的困境,当时市场对于联准会有意透过出售债券和股票来放缓量化宽松(QE)步伐反应激烈。

Varathan表示,有关于即将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亚洲新兴市场外匯将随之崩盘的恐慌可说是夸大了,但也不能就此排除外匯将持续动盪的威胁,「因此,我们不能以『这一次不同』为由,就轻率地排除匯率可能进一步走贬的风险」。

亦有分析师认为人民币将成为亚洲匯市的亮点。

State Street Global Markets亚太宏观策略部门主管Dwyfor Evans表示,人民币将展现出韧性,有关于人民币疲弱不振的说法很多,但实际上,当你拿人民币和其他亚洲货币比较时,会发现人民币的表现相对较好,所以,相较于这一篮子,人民币是非常稳定的货币。

#货币 #认为 #危机 #人民币 #亚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