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二共识30周年,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今(28)日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告别冷战的代表作,也是两岸和平共处的原则。他呼吁,未来应该让九二共识回到两岸各自的法律秩序底下,使九二共识在政党轮替时不会受到影响。

左正东今日出席由族群与多元文化学会、民主文教基金会、两岸关系研究院(ICSR)等主办的「两岸交流35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时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告别冷战的代表作,也是两岸和平共处的原则。他解释,于冷战时代,台湾与大陆的接触受到美国方面严格的监控与限制,包括军事反攻与私下接触。

不过,1980年代末期冷战逐渐松动,两岸开始探亲交流,并有后来的香港会谈、九二共识。左正东认为,两岸能够就一个中国问题,通过各自表述达成求同存异的共识,是伟大的政治成就,树立两岸和平共处的原则,台湾也展现独立于冷战框架的自主政策典范。

左正东接着提及,今日该如何应用与「救赎」九二共识?他解释,大家都不希望台湾再次回到冷战的桎梏当中。蔡英文总统上任后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大陆在2019年之后用新的诠释方式限缩九二共识空间;民进党与共产党都在压缩九二共识原本可以发挥求同存异的功能,这是九二共识的最大危机,也是两岸关系危机的根源。

左正东建议,未来应让九二共识回到两岸各自的法律秩序底下。他指出,九二共识是透过书信交换表达对彼此陈述的尊重与接受,没有双方共同的文本协议,也未与两岸各自的法律秩序进行有效对接,这使九二共识在面临政党轮替时就会产生问题。

左正东举例,前总统马英九曾于马习会提出,基于中华民国宪法,我方对九二共识不可能表述成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左正东认为,这清楚阐释九二共识与宪法的关系,也有助于稳定九二共识在中华民国法秩序下的地位。

左正东说,两岸关系更应扎根于两岸交流。他说,九二共识与两岸和解来自蒋经国在1980年末期开放老兵回乡探亲,所以两岸交流才是让两岸和解最重要的社会基础。然而疫情以来,陆生、陆客等两岸交流大幅萎缩,其中也有陆方政策因素影响。但他强调,政府应努力打破政治障碍、重启两岸交流,当两岸的交流越深入,两岸的和平就越稳固。

#稳固 #基础 #两岸 #冷战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