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渐趋缓,台湾解除边境封锁,最快将在十月实施「入境检疫期0+7」,但这是否会造成确诊人数激增、防疫保单理赔金额再扩大?产险业者认为应有配套措施。
指挥中心日前正式拍板阶段性开放边境管理措施,第一阶段于9月29日实施,包括每周入境人数提高到6万人次、取消机场唾液PCR、3加4全程一人一室、恢復免签;且若一切如预期掌握中,预计在10月13日开放第二阶段措施,包含每周入境15万人次、入境免居隔(0+7)、免签证国家入境、观光取消禁团令等。
有效契约量可观 业者心惊惊
「边境松绑0+7,最快10月上路」的新闻出来后,一般民眾与观光业者一片叫好,但产险业者却又不免担心今年第二季以来的防疫险保单理赔惨况,再次加剧。毕竟,国人出国观光旅游大门一开,又加上入境免居隔,势必会增加染疫人数。「开放后,染疫人数会如何扩增?无法估算。但,政府绝对要有相关的配套。」产险业者疾呼。
事实上,即使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消化」,但目前产险业者手上的防疫险有效契约数量,仍然相当可观。
举例来说,以9月底至今各家业者陆续揭露的数字来看,富邦产险就仍有169万件的防疫险相关有效契约,新安东京海上产险也仍有超过87万件,和泰则有近72万件;即使是消化速度较快的国泰产险,也还有66万件契约。
仍居高檔的有效契约,自然代表产险业者还有沉重的潜在理赔责任,有业者表示,虽然国内确诊已逾6百万人,后续理赔风险有限,但适当的配套至少仍有亡羊补牢的意义。
综观各业者意见,最釜底抽薪的配套,「就是让新冠肺炎在《传染病防治法》的地位(危害风险程度)降等。」一位业者说,若政府将新冠肺炎降等为流感,理赔条件改变,才能从源头减少理赔金额,但仍依各家防疫保单条款不同而定。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该法所指的传染病共分为五类,其中,前三类都是明确的「正面表列」,例如天花、登革热、日本脑炎等;第四类是「中央主管机关认为有监视疫情发生或施行防治必要的已知传染病」;至于最严重的第五类,是「中央主管机关认定其传染流行恐对国民健康造成影响,有必要建立防治对策或准备计画的新兴传染病。」
而目前国内各业者推出的防疫险保单,其理赔机制大致也就依循法规分类的轻重,有所区别,例如中国信托产险推出的「法定传染病医疗及费用补偿保险」,契约中对于「法定传染病关怀保险金」给付的部分规定,若属《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类到第四类的传染病,仅给付保险金额的五%;但若是第五类,则给付保险金的一○○%。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而新冠肺炎目前被归类为「第五类」法定传染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