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北市长选战,侯友宜以副市长之姿出征,最后大胜对手苏贞昌29万票,顺利「升官」当选市长,不仅延续国民党在新北市的执政,也让许多朱立伦时代的政策得以扩大延续;今年在台北市、新竹市也各有黄珊珊、沈慧虹以副手身份投入市长选战,对市政的熟悉度以及延续政策的优点,副首长参选在未来选战能否成为常态还需要观察。
侯友宜在2010年受时任新北市长朱立伦邀请,担任副市长一职,时间长达7年多,并在2015年朱请假市长投入总统选战时,代理市长达3个月。最后侯在2018年辞去副市长,参选新北市长,并以29万余票差距,击败民进党苏贞昌,夺下新北市长宝座。
而在今年选战,台北市由市长柯文哲指定交棒的副市长黄珊珊出征北市选战,虽然黄珊珊并未加入民眾党,而是以无党籍身份参选,但她表示,以无党籍身份参选,才能延续柯文哲「打破蓝绿恶斗」的白色力量政治理念;在新竹市方面,林智坚投入桃园选战,并指定副市长沈慧虹接棒参选,企图力保民进党在新竹市的执政。
除两任现任副市长投入市长选战外,本次选举在其他县市亦有参选人曾有参选县市的副首长资歷,不过对于县市副首长参选县市首长,能否成为未来选战的常态,形成另一种选举「新显学」?资深媒体人、政治评论家黄扬明分析,还需要再观察。
黄扬明指出,市长在选择副市长人选时,多半是希望他们能够担任幕僚的角色,因此在交棒时刻是否会推选副市长成为候选人,还要每个市长的个人风格而定,他举桃园市长郑文灿为例,因为郑本身就是具有足够光环的政治明星,相较之下他的副手便会变得「没有声音」,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取而代之。
除此之外,这也关系到各政党的选举策略,通常政党不太可能让现任市长推选候选人,而是会由党中央来决议,黄扬明直指,若非此次民进党在市长候选人採徵召制,即便是从交通处长一路当到副市长,对市政相当熟悉的沈慧虹也未必能在初选出线。
另外,侯友宜担任长达7年多的副市长,尔后还能自己成为政治明星,这样的情况算是特例,很难以他的例子来做参考,而台北市的黄珊珊则是柯文哲本来就决定要交棒给她,才邀请她来担任副市长一职,因此算是某种政治操作,更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副手参选,就是市政延续而言,确实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还是要就现实情况判断,例如这次的新竹棒球场事件,对沈慧虹而言,反而会变成一种包袱,黄扬明形容,如果原来的市长满意度够高,则接替的副手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之则未必会有加分的效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