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珊瑚復育行动,亚洲大学、台达文教基金会6日携手举行「地球‧脉动中」特展,首创发行演算珊瑚NFT,推广海洋保育工作,每卖出1个「珊瑚艺术NFT」,贩售所得捐NGO,台达基金会将在海洋代种植1株珊瑚苗,做环保。

亚洲大学校长蔡进发表示,亚大与台达基金会携手组成「珊瑚復育NFT」团队,所生成的珊瑚艺术NFT,第1组「鹿角珊瑚」,已由程式生成艺术家刘乃廷,创作演算成功,为「元宇宙与NFT」的结合,迈出创新永续发展环保科技脚步!

亚大产学长王昭能说,「演算珊瑚艺术NFT」分5批发行,第1批共80株生成「珊瑚復育NFT」,于10月5日晚上11时,採低碳区块链的「Tezos」加密货币,在「fxhash」平台交易,14秒瞬间被秒杀。

王昭能指出,当时起标价从5元Tezos(折算台币约300多元),在转售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最高已到300元Tezos,涨幅60倍,之后每转售1件作品,所赚部分回馈原创单位20%利润,收藏家相当关注,环保艺术受到重视。

台达基金会执行长张杨乾说,气候暖化危机持续发生中,若未守住球升温1.5℃警戒线,可能为世界带来难以想像的改变,海温上升将使珊瑚白化更为严重,一旦升温逾2℃,多达99%的珊瑚可能消失。

张杨乾指出,目前台达在东北角推动的珊瑚復育计画,已经种下指形轴孔珊瑚、中间轴孔珊瑚、鹿角珊瑚、青灰表孔珊瑚、板叶雀屏珊瑚等多种珊瑚,预计3年内可復育1000株珊瑚苗。

生成艺术家刘乃廷表示,「生成章鱼」是他首创与海洋有关主题的生成作品,接触海洋保育议题创作,以观察珊瑚样态创作演算,用程式码编写,660个独一无二「珊瑚復育NFT」的生成,在加密货币平台售出,所得将捐非营利的NGO组织,为推动环保经费。

生成珊瑚NFT公益行动,唤起社会大眾对生态环保重视;由福尔摩沙艺术银行企划支援,透过地景艺术家李蒉至的大地艺术作品「孕生」融合其中,目前在亚大现代美术馆展出。

#珊瑚 #NFT #艺术 #復育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