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新网报导,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可用于癌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并将该成果线上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

该研究招募了56名疑似感染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患者,透过採集痰液、血液等体液样本,通过纳米孔扩增测序技术检测潜在微生物病原体,并和传统的培养方法结果相比较。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纳米孔测序能够更敏感的检测肿瘤伴随细菌感染,苛养菌感染和合併感染,平均周转时间缩短约17.5小时。

由于癌症患者感染和感染相关死亡的风险很高,因此,及时诊断和精准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该研究目的在于评估纳米孔扩增测序技术在识别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患者微生物感染方面的性能。

据了解,该成果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谷红仓三代纳米孔测序团队与合肥肿瘤医院王宏志团队、医学病理中心邓庆梅团队等人合作而成。

该研究表明,纳米孔扩增测序作为一种快速精确方法,可用于疑似感染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患者的病原体检测,这种新颖且高灵敏度的方法将通过促进感染的及时诊断和精确的抗感染治疗,并改善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患者的癒后。

#癌症患者 #纳米 #团队 #病原体 #免疫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