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火车站后站15米计画道路从未兴建,附近245位居民连署向总统府、行政院、台东县政府及台东县议会递交陈情书要求开发。史前馆卑南遗址公园主任高筱慧回应,该计画道路位于卑南考古遗址精华区,现场仍有考古价值,希望集思广义寻求替代方案。
民眾连署要求政府履行当时预留15米道路承诺,让失去30年的火车后站繁荣起来。民眾代表林宜山受访时表示,1993年兴建台东新站时,居民期望规画后站为住商用地。
未料后站发现卑南遗址,后站土地被徵收为国立史前文化博物馆用地,还计画几条大路通往车站及市区,然而史前馆并没有依计画建馆于此,而改兴建今卑南文化公园,变更该区几条主要联外道路计画。
当地居民1994年间抗议当时政府徵收理由与事实不符,时任县长陈建年邀请史前馆筹备主任陈义一与农民协调,答应居民陈情改道后,新设道路预留宽15公尺路基。时隔近30年,台东站成为没有后站的火车站,后站现在依然萧条。
史前馆回应表示,史前馆于筹备时期虽有就地兴建遗址博物馆的讨论,但由于地下遗址文物保存安全考量,经专家学者评估实不适合于原址兴建大型建物,故规画为遗址公园。
史前馆指出,陈情民眾所指计画道路贯穿卑南遗址公园内的「考古现场」户外展示场,考古现场挖掘露出的现地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卑南文化大型聚落布局与家屋结构,是国内少数珍稀的聚落型考古遗址,也是卑南遗址重点保存区域。
该区域具有重要文资价值,因此被台东县政府将其纳为列册遗址,值得国人重视及共同戮力保存,而开辟道路牵涉很多单位,因此希望寻求更好解决方案。「考古现场」吸引相当多对于考古有兴趣的民眾前来参观,成为卑南遗址上最具特色之景点。时至今日,发掘坑内史前家屋基础遗构已完整呈现,估计遗构下方尚有埋藏,为不破坏聚落遗构现象,目前虽已暂停发掘,但保留出土之遗迹已透过天桥串联至月形石柱,透过解说导览、展示解说牌、以及相关推广教育活动,持续让民眾、游客亲近遗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