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翁佳音专栏】花莲连震,希望一切都于小灾后再回归平安日常。歷史研究者的眼光中,臺湾体质原本不健壮,外界风灾震灾、强权觊觎,古今不断,能存活且杰出迄今,却是我们的美好传统,这是论述臺湾文化特色时,要大讲特讲的。

这次花莲之震,也震出相关地点「六十石山」要如何念。一方举观光局的资料说这里「一甲地可以收成稻米六十石」,主张国语要念成「担/担(tán)」,另一方则认为照字念作shí。老番的意见是:若观光局有收录此资料,则表示那里以前田园(甲数不知)的租额是六十石(6000斤),日本时代地名标音:Lak-chap-chioh应无误,若用国语念,是shí才对。

一百斤,英文是Picul,是汉语的石、担/担。臺湾传统用法(哇,老番越来越觉得六、七十岁这一辈的我们是国宝了),计算米谷时,用容量的斤、斗(táu)、石(chioh),一石一百斤,通常是一布袋(老番年轻时扛过),十石一车(就是一牛车啦)。等一下,我们不是没用担(tànn/tàm),但「担tànn」通常用于船只的载重量。臺湾歷史,要顾山,海也不能忘。

地震震出花莲地名的音与义问题,若能乘机调整,将有益国家社会身心健康。对国际,臺湾要正名;对国内,地名也要正音、正名。此次花莲除「六十石山」,尚有玉里「赤科(赤柯Chhiah-kho)山」传出状况,震后,我们若能考虑到底用「科(kho)」,还是「柯(Koa)」能表现歷史生态,而进行调整,多好。这又牵涉「汉字」的选用,赤科山西边现在地名的「高寮」,以前叫「大科寮」,要如何念?地名是在讲啥人们遗忘的歷史?地名音义,真的是我们目前文化意识上很重要的功课,不知道官方单位会不会注重?

作者为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着有《解码臺湾史1550-1720》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花莲 #地名 #歷史 #臺湾 #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