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荣指出,台湾约70年代时从美国获得科技技术,如台积电(2330)30多年前发展到现在,不仅是一线厂商,技术还做到世界领先,且延续晶圆代工服务,从垂直整合到分工,专注制造工艺,并支持IC设计或系统公司,更以微处理器为基础,让电脑运算力发挥,造就台湾成为自己口中的「创新硅岛」。
他回顾这40年来,台湾与硅谷合作是很重要伙伴角色,让科技产品普及化且更便宜,「台湾与美国硅谷合作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对于美国不断祭出对半导体新政策,也继续推动产业落地美国,施振荣认为,台湾制造业客户涵盖海外全球,美国是最大客户,为满足客户需求,生产链服务贴近客户所需,可以做到更好的服务。但他点出,美国生产半导体晶片成本高于台湾,儘管美国政府提供补贴,但服务客户需求与在地客户要求下,「全球分工仍是很重要的」。
「美国生产半导体是很大的挑战,不光仅是成本高,或许半导体制造人才也缺乏,这会是大挑战」,他认为,重新训练、教育美国人力也是很重要的,这可能需要5到10年时间。且在美国,人才喜欢从事高附加价值与创新工作,半导体制造是相对不容易的工作。
施振荣指出,美国就算在硅谷也缺少半导体制造人才,台湾也缺高阶人才,但培训人才是政府的责任,台湾也试着重新培养工程或科学领域学生,这是政府或领导人的责任,他们必须为长期培养买单。而所谓长期培养,要许给他们未来,给他们价值更高、更具竞争力的工作。
对于两岸商业往来,施振荣表示,台湾约30年前缺工,很多厂商西进包括电脑等产业,也因为中国有台湾这个好邻居,也让他们被称为世界制造基地。而现今中国市场大而能加入世界市场,台湾过去依靠中国人力支援,为全球需求提供服务,这种商业关系还在持续。不过,他也直言,已有很多台湾公司到东南亚寻找替代方案,如宏碁在早期就在东欧与拉丁美洲跟其他地方建立了制造基地,也因此,宏碁让供应链多元化,可用更快速的供应链来满足市场需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