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晓兵20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俄乌衝突以来,国际核形势骤然紧张。核武器会不会被使用,衝突会不会升级为核战争,一时间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如何应对隐约浮现的核战争风险?各方提出了不同方案。有的加紧传递核威慑讯号,北约举行「坚定正午」核威慑演习,俄罗斯举行「格罗姆」核演习,针锋相对。有的试图强化核保护伞,日本讨论「核共用」,韩国热议重新引入战术核武器问题。五个核大国理应率先行动起来。

郭晓兵表示,面对险恶局面和国际社会期望,中国给出自己方案。17日中国裁军大使李松在第77届联大第一委员会关于核裁军问题专题发言提出,五核国应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并积极推动日内瓦裁谈会谈判缔结对无核武器国家提供「消极安全保证」(即指核武器国家承诺在任何条件或在一定条件下,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国际法律文书。

这并不是为应对当前危局临时想出的新办法。中国是《禁止核子扩散条约》承认的五个核武器国家里唯一一贯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在1964年第一次核子试验后,中国就郑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1994年第49届联大上,中国呼吁所有拥有核武器国家宣布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立即谈判并签署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保证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此后,中国又多次重申这一主张。由于其他核武器国家各有顾虑,相关倡议一直缺乏实质性进展。

郭晓兵称,但当前旧话重提具有特殊且重要意义。一是它能兼顾各方关切,化解迫在眉睫的核战争风险。核武器国家对于核战争态度是都不想打核战争,但又怕对手先用核武器。签订正式条约,承诺互不首先使用能让大家都松一口气,缓解了核决策时高度紧张氛围。让各方同时做出承诺也最公平,俄罗斯固然要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国也要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论在常规衝突中是不是吃了亏。

郭晓兵认为,二是它能把五核国于今年1月3日发布的「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联合声明落到实处。当时五核国声明一出,举世瞩目,被视为防止核战争的重要里程碑,孰料核战争的阴云如今又浮现在眼前。如果有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的加持,这份声明的落实就有了基本保障。

郭晓兵分析,三是它可以减少核扩散的风险。试图强化核共用也罢,重新引入战术核武器也罢,都会扩大核武器的部署范围,增加核武器的使用风险。如果五核国率先签署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进而加以推广,推动游离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外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作出类似承诺,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在核保护伞问题上大做文章了。

郭晓兵强调,四是它可以为未来的核裁军创造有利条件。核武器国家承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那就没有必要为了先发制人,一举摧毁对手的核武库而囤积大量核武器。这有利于美俄两个超级核大国进一步削减其过多的核弹头。

#俄乌战争 #核武 #核战 #演习 #郭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