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造太阳再获突破性进展,可控核融合装置运行刷新纪录。图为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大陆环球网)
大陆人造太阳再获突破性进展,可控核融合装置运行刷新纪录。图为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大陆环球网)

大陆《环球时报》报导,大陆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20日透露,该院科研团队19日再传佳绩,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融合(nuclear fusion)装置运行新纪录,彰显中国核融合研发距离融合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准居国际前列。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主持工作)钟武律称,新一代「人造太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磁约束核融合实验研究装置,它採用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装置的核心部件都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它是实现中国核融合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中国消化吸收世界最大国际合作项目之一——国际热核融合实验炉(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锺武律称。

据了解,等离子体电流强度是托卡马克核融合装置的核心参数,等离子体电流达到100万安培(1兆安)是其实现融合能源的必要条件,未来托卡马克融合炉必须在兆安培电流下稳定运行。此次最新突破,意味着该装置未来可以在超过1兆安培的等离子体电流下常规运行,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对中国深度参与ITER实验及自主设计运行融合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受控核融合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几乎与国际上受控核融合研究同步。2006年,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共同签署了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ITER)项目启动协定,该专案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以平等身分参加的最大国际科技合作专案。锺武律同时表示,参与ITER的十多年间,中国的融合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磁约束核融合研究从过去的跟跑步入了并跑阶段,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核融合 #中国 #装置 #电流 #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