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何家豪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何家豪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苏厚文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苏厚文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湛文甫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湛文甫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蔡定邦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蔡定邦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叶哲叶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摄影上桌「photo go奖」得主叶哲叶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参加2022台南摄影上桌年纪最轻的谢智晴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参加2022台南摄影上桌年纪最轻的谢智晴作品。(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特别出席勉励大家。(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台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特别出席勉励大家。(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2022台南摄影上桌所有参展者与评审委员合影留念。(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2022台南摄影上桌所有参展者与评审委员合影留念。(主办单位一影像提供)

「上街拍照吧!一同探索街头自由又多变的养分,街头会教会你一切!」日本摄影大师森山大道这样说着。拍照从自我出发,感动、心动、关心⋯⋯促使我们按下快门,以摄影做为书写沟通方式,从「我」出发,在按下快门的前后,必须把「我」收回,让眼前的一切教导我们,让观者看了后给出回馈,我想这就是摄影做为书写、沟通的最佳意义。

由一影像主办的「2022台南摄影上桌」活动于23日圆满落幕,闭幕式共颁发「Photo go奖」给何家豪、苏厚文、湛文甫、蔡定邦、叶哲叶五位参赛者,「1839特别奖」朱韵容、何予, 「On the road特别奖」何家豪。台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特别出席勉励大家,他表示,很高兴看到那么多的年轻创作者聚集在水交社,在数位打卡的年代,没想到会有创作者把摄影的创意,发挥到极致,谢谢主办单位一影像举办那么有意义的活动,谢谢主办人马立群老师,也谢谢评审委员黄建亮、张美陵、邱国峻、邓博仁、陈敬宝、傅尔得、杨顺发、吴孟真等人多位老师,更谢谢从初选到决选参展的所有参展者,也欢迎大家在接下来的台南国际摄影节,前来台南参与盛会。

今年有一位做足准备,从香港远道而来参加台南摄影上桌的何家豪,他是在香港中学任教的美术老师。他利用香港民间所流传的乡野故事为发想基础,去拍出一张一张「遗迹」照片。来台湾前,何家豪在网站上找寻之前的活动资料,发现了上桌的影像展示都是在室外的大树底下,他很担心这样的光线环境,会破坏他影像原本的期望效果,于是他将作品放在一个个外面白色,盒子里却是黑色,在盒子前方着凿开一个小洞,盒内点了一盏灯做为光源。观眾得透个这小小的暗箱,来窥视内装的影像,希望透过这样的装置,观看时才比较容易进入他所想要的那个受困的,幻想的,充满妖魔鬼怪的「传说」。做为台南国际摄影节总策展人,同时也是歷届的评审委员的黄建亮特别喜欢这组作品,他表示「东方人好像都非常的迷信,香港人尤其是注重风水气场等玄学,所以就充满了大大小小各种不同民间的传说。作者到这些地方把传说故事拍回到照片里面:有古老轶事,也有近年来的事故,甚至于有非常少数是作者偷偷地放入自己所改编的事物,把这些新新旧旧自创的东西聚集起来,让这些『有事』的地方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黄建亮讚嘆的说着,「《新香港传说》影像作品本身优秀,整体的呈现的效果也佳,当然还有香港现今的处境都让我们对这套作品充满了各种惊讶。」

另一位获奖的苏厚文,他以8年的时间,针对新店溪沿岸踏查,做出《新北南计画:溪引人》参展,评审委员吴孟真表示,苏厚文描绘台北城郊以南,由新店溪上游、北势溪、南势溪所串起之台北城郊以南的地理景观。此系列以自然景象为基底,交织着奇异怪诞之人与物,摄影者以此引领我们逐步窥探当地的独特风貌,也让观者更清楚认识新店溪附近的人文样态及居民容顏。「歷经八年的查访、探索与拍摄,本计画之影像语言越发清晰、成熟,从早期看似私风景的抽象表现,逐步建立起具体的区域特徵,从主观叙事的局限与瓶颈之中,往观者的方向大步迈进。」吴孟真给了苏厚文如此的肯定。

台湾居住环境随着都更一再的变化,湛文甫的以一组《偏安》作品来诠释对这块土地的眷恋。评审委员邱国峻表示,湛文甫的《偏安》创作,从一块捡到的石头开始。此石头在台湾各地的角落都可能拾得,但对文甫来说,却是见证台湾建物兴衰的「遗物」,也就从此物件,让他藉由各种不同形式表达对自身环境的关心以及独特的思维。亦是由思维引导下的创作取径,让其作品无论在媒材或手法上的呈现,各具多元与潜力,从印章意象、现成物,到QR code的影像设计,都让观者对作者所关注的对象,有更深刻认识与丰富的想像。

有着混血的蔡定邦,以一组『《越南新娘》来形塑他身为台越混血的他,看到传统家庭中重男轻女,他父母亲的角色却是相反的「男主内,女主外」的现象。评审委员陈敬宝表示,蔡定邦的《越南新娘》系列作品,以insider的「局中人」身分,古典记录摄影的方法,近身拍摄一个母亲是为越南新娘的家庭,居家生活的场景。作品冷静而精准,政治性地反转了传统华人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也经济性地颠覆了家庭中男/女主人的身份与位阶。这组作品同时也具体而微的成为「新」台湾家庭的一个缩影。蔡定邦坦诚地直面自己与家庭,及家庭成员之间实然或许也是本然的关系,成就了这组以第一人称的「我家」进行言説的佳作,填补了在台湾摄影图谱中原本空缺的一页。

这次参展作品中,获奖的叶哲叶常于晚间以一种直击的方式看待街上他认为荒谬的人事物。评审委员张美陵表示,「叶哲叶的创作论述说明了他只是要更靠近的拍摄、踏入私密的领域,像是撷取各种行为的存在、各种生活的方式或痕迹。然而这种看似没有目的、不经意的观看与随手拍摄,却是凝聚了这位创作者的独特感知。每个图像都信手拈来,却都揭露这些暗黑潜藏的、被压制的、荒诞不经的、突梯滑稽的当代台湾社会日常。」

这次的摄影上桌活动,参与者普遍年轻,年纪最小的是台科大设计系大二生谢智晴,她才19岁。评审委员傅尔得认为,虽说他们中少有完整成型的成熟作品,但创作者们的图片素养和运用摄影这一媒介的功力,已在显示出他们的巨大潜力和可塑性。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几乎都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无论是个人成长、身份焦虑、家庭关系,还是与脚下土地及周遭环境的关系,甚至是对时代性、社会性及衝突性议题的把握,都显示了他们敏感而又富有审视雷达的观察力。面对这些兼具个体和普世意义的议题,他们都在尝试和寻找不落窠臼的角度和处理方式,也都在试图确认或锤炼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他们对待创作的态度,展示了他们将会成为台湾影像创作一股生猛新力军的决心。而参加摄影上桌活动,正代表了他们在继续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一些机会听听各位评审老师的意见,需要和同侪创作者们交流,或许,这样的交流是他们迈向成熟艺术创作者的重要一步或临门一脚,而这,也正是摄影上桌这个活动的重要意义。

透过这个交流活动,并不是摄影的终点,而是起点。「台南摄影上桌」活动只是一个开端,让创作者透过此机会交流分享,活动结束后,这30位入选台南摄影上桌活动的摄影创作者,将继续走往下一个旅程。

#摄影 #活动 #年轻 #评审委员 #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