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蔺奕专栏】上次快闪高雄电影节是2019年,那次是去屏东台湾设计展《超级南》应援、顺道去驳二会会来自法国的好朋友。

这次只身来到高雄,有充裕的时间和年轻朋友聊天,我得帮年轻人说几句话。比如。每次看到同辈告诫年轻人要走出「舒适圈」就很想笑,好像他们现在过得很舒适似的。

不论首都还是港都,许多年轻人根本过着早C晚A的地狱人生。早上一杯浓黑Coffee唤醒天灵盖,晚上饮 Alcohol用来搞笑地表达自己体力几乎透支了,可精神还在支撑、灵魂还未屈服,一种精神胜利式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单身直男,如果从来没有在任何女人的心中扎下根,他就不可能和任何现实打成一片。

这很正常。因为一切都在加速、一切都在通货膨胀。年轻人不满足于一种既定的生活,拥有稳定的恋爱人格,而是矛盾地变来变去,在痛苦和热爱的两个象限里仰卧起坐、无缝切换。

菩萨千面、千手千眼都是我。年轻女孩的分裂展现在穿搭风格,走所谓的纯欲风,既纯又欲,她们笑容甜美穿搭性感、试图兼具纯情与撩拨。可盐可甜,又美又撩又清纯,上班商务风、下班渣女风。

无论男女都要熬夜奋斗、也要有松弛感。能朴素地艰苦打工,也要体面滋润地旅行。白天和黑夜、工作日和周末早就抹去了界限。

疫情制造更多的屈从,需要什么吗?我都可以喔,并且说出相应的台词。所以叫年轻人走出「舒适圈」?Execuse YOU?舒适圈在哪?在北极圈吗?

而我们这个世代,八小时上班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归属自己,公式般的存活着,可年轻世代已经无法。想要做到这个、又不想牺牲那个,满脑子断舍离、却又不甘勾勾迪。

因为不是真实的理解,而是居高临下的评判,只会让年轻人徒增痛苦,于是今日世代和亲子之间的代沟绝对不在路边了,而在太平洋彼端,马里亚纳海沟那样的级别。

结果。身为父母的同辈,一直在等待孩子给他们一句感谢,好多的年轻人却真诚等待,父母能给自己一个道歉。

作者为文学奬得主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年轻人 #舒适圈 #小时 #世代 #蔺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