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化社会来临,「青银共学」成为趋势,花莲慈济大学学生与一群退休志工共同在吉安乡成立一处青银共学空间「忆点艺滴」,以手作、游戏,运动等课程,让青年与长者透过方享方式,跨世代一起工作、学习,从中获得热情活力及智慧阅歷。
「忆点艺滴」青银共学空间位在吉安乡南山一街,负责人、慈大社会工作学系学生彭沛滢说,该空间为青银共学志工老师柯绿萝提供,今年3月由慈大学生和长者志工一同整理、粉刷,重新设计场地分配,原本预计4月启用,因新冠疫情延宕至10月底才开幕,每周一、四提供手作、游戏,运动等课程。
彭沛滢分享整理空间过程中的体会,她说,大家花很多时间整理房子,但这世代的年轻人碰到问题首先都会请教「谷哥大师」,直到动手才知道经验的重要,「明明粉刷了,壁癌也清除了,但水还是不断从墙壁渗出来」,后来经志工杨怀漳提着一桶防水漆,指导大家如何为墙壁上漆后,才顺利解决问题,而这就是年轻人可在青银共学中,从长者身上学习到的生活经验。
慈大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系学生赵芷芳则说,自己和长辈年龄差距近半世纪,彼此想法与生活过程均有所不同,当从他们口中听到很多教科书上未记载的歷史故事,便发现自己可以藉此学习更多事物,「青银共学不仅是年轻人教导长者新鲜事,他们同时也在向年轻世代传递人生经验」。
杨怀漳笑说,自国营机构退休后,若没有参与青银共学,自己就会和很多退休人士一样,在家「等吃」、「等睡」,而参加课程并和大学生一起活动从中感染了他们的热情,便乐于将「水力发电」、「用电安全」等专业与大家分享。
柯绿萝表示,北部、西部已有很多青银共学的社区活动站,青银共学和大家印象中的长者服务略有不同,银髮长者可透过年轻人的加入打破对自己的设限,年轻人则可在过程中,从长者身上学习到许多生活经验,因此青银共学不仅是大学生服务长者,而是彼此共伴、共学、共创。
慈大表示,青银共学创造了加乘的效果,长者的智慧和经验正好是年轻人所缺乏的,而年长志工也透过参与活动找回自己的价值,每个高龄者如同传家宝般,应该让他们于退休的空閒时间,贡献自己的经验,持续发光发热,让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习更多能量,对年轻人的未来是很有帮助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