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社区长者与秀林国小学童共组青银世代歌仔戏班,经过连续3个月的课程训练,今下午在北势子新福宫搬演在地故事。(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北斗社区长者与秀林国小学童共组青银世代歌仔戏班,经过连续3个月的课程训练,今下午在北势子新福宫搬演在地故事。(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北斗社区长者与秀林国小学童共组青银世代歌仔戏班,经过连续3个月的课程训练,今下午在北势子新福宫搬演在地故事。(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北斗社区长者与秀林国小学童共组青银世代歌仔戏班,经过连续3个月的课程训练,今下午在北势子新福宫搬演在地故事。(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舞台上的「财神」额外加码,于演出时抛撒钱币献祝福,台下观眾忙着接「从天降下」的礼物,现场气氛欢乐。(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舞台上的「财神」额外加码,于演出时抛撒钱币献祝福,台下观眾忙着接「从天降下」的礼物,现场气氛欢乐。(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庙埕前挤满人潮,小朋友专注看舞台上演出,大人们人手一「机」忙着捕捉素人演员的身影,热闹滚滚!。(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庙埕前挤满人潮,小朋友专注看舞台上演出,大人们人手一「机」忙着捕捉素人演员的身影,热闹滚滚!。(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庙埕前挤满人潮,小朋友专注看舞台上演出,大人们人手一「机」忙着捕捉素人演员的身影,热闹滚滚!。(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庙埕前挤满人潮,小朋友专注看舞台上演出,大人们人手一「机」忙着捕捉素人演员的身影,热闹滚滚!。(嘉义县政府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嘉义县文化基金会艺术下乡「庙艺传埕」计画去年推出后,深受民眾喜爱,今年歌仔戏艺术下乡走演到民雄乡北斗社区,由北斗社区长者与秀林国小学童共组青银世代歌仔戏班,经过连续3个月的课程训练,今下午在北势子新福宫搬演在地故事,重现野台戏群眾争睹的荣景。

文化基金会执行长陈尚雍指出,这次再度请到缘龙戏坊团长江明龙亲自授课,歷经每星期3小时,连续3个月训练后,年龄差距极大的素人演员从看戏走到演戏,过程充满欢笑与乐趣,尤其这次公演是搬演在地故事,剧本内的北斗社区之歌,由长者们动脑自编,歌词提到「北斗旧名北势子、新福保生盖灵圣、赖家古厝有名声、水岸公园来走走、百年秀林是名校、台湾水池彩虹桥、校园农场蛙蛙叫、野球出名我骄傲」等内容,包含民雄地理、社区环境、学校特色等,获得全场乡亲鼓掌叫好。

江明龙说,长辈刚开始上课时眉头深锁,到后面越练越有成就感,玩的不亦乐乎,而今天下午的演出,包括副县长刘培东、秀林国小校长翁雅屏、北斗村长谢志宏等人,以及许多大小朋友都到场「看热闹」。

刘培东说,很久没看到这样的野台戏,长辈和学童认真演出非常精彩,尤其以环境剧场模式,将庙口当成剧场,重现野台戏荣景,非常有意义,肯定文化基金艺术下乡庙艺传埕计画,除让大家喜欢、更认识台湾土生土长的表演艺术「歌仔戏」,既推动庙口文艺復兴,也深根台湾传统。

陈尚雍说,去年歌仔戏计画受到瞩目,今年再次登场,希望让长辈在学戏过程,找回大家对家乡的记忆,让家乡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也进一步让学童透过搬演在地故事,对自己的故乡熟识进而产生认同感。

#歌仔戏文化基金会 #庙口 #青银世代 #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