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简秀枝专栏】1980年代臺湾,即是指1980-89,(民国69年至民国78年),这10年间在臺湾歷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臺湾经济快速起飞,也成为能与南韩、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区并称的地区之一,当时这四个地区一度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因此,在经济上是「台湾钱淹脚目」的时代。
在政治方面,1986年党外人士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随后于1987年,政府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报禁。台湾自此展开了新一波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浪潮。但对文化艺术界来说,80年代是狂飙的年代,「狂八〇:跨领域灵光出现的时代」的大展,就在12月2日拉开序幕,延续到2月底,倍受瞩目与期待。
这个展览,以作品、檔案、音像纪录与访谈追索「跨领域」在臺湾八〇年代艺文发展史的脉络——臺湾的「跨领域」不是现代性的进程,而是社群的存在状态与出路。
该展览系由北美馆长王俊杰和北艺大美术馆长黄建宏共同策划,2日晚间的开幕晚会,由唱红《恋曲1980》的才子罗大佑的特别演出。
其实,臺湾的前卫,总是杂揉了「在地情境」和回应外部讯息的各种「实验」,为一种「文化前卫」(cultural avant-garde)。特别是面对封闭和高压的长期戒严,让身体处于压抑和躁动的双重偶连性下、中产阶级兴起、西方思潮大量引入与诱发论战、自由主义对于写实经验与临时性串连的召唤和挑战。
1980年代,对于现当代艺术空间的开发极为重要,特别是臺北市立美术馆的成立,台湾走向美术馆时代。另外各式体制外公共空间的介入、行为艺术与实验小剧场对于身体、空间和对于现况的反思,影像成为臺湾知识份子回应现实的重要出口,电影、试片室文化、金穗奖、录像艺术都开启当时重要的前进交流平台。
「息壤」展览与「拾月」演出发生于盲动社会与官方艺文空间交替之际,它们创生了具有非常意义的跨域集结,以不同角度协同发挥出在地生成的「政治性表现」,打开「自我」与环境、歷史之间的碰撞场域。
这正也是这许多的计画与事件,构成了直指1980年代「前卫状态」的原生核心:碰撞。
至于精选作品,展出了5大子题:
1、「前卫与实验」呈现创作人在西方新艺术形式的启发下,着手各领域的实验;
2、「政治与禁忌」呈现思想、身体与创作在解严前、后,日趋自由的社会中解封;
3、「翻译术与混种」呈现国际化与归国学人的增加,大量翻译物的出版与思潮演化;
4、「在地、全球化与身份认同」呈现臺湾接轨全球生产链后,身份与价值在不同层面上的碰撞;
5、「匯流与前进」以开放的展间设计重塑聚会所氛围,并规划系列公眾活动在此发生。
值得同时记忆的台湾80年代大事记,还有:
1981年:3月23日:中华奥会主席沈家铭与国际奥运主席萨玛兰奇在洛桑国际奥会总部签订了《国际奥会与中华臺北奥会协议书》,即《洛桑协议》。
1982年:7月14日:在《八一七公报》签署前夕,雷根派遣当时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的李洁明以口头宣读方式,向台湾提出「没有终止对台军售的时间表、不会修改《台湾关系法》、美国不与北京事先谘商对台军售、美国不担任两岸谈判的调解人、不会改变对台湾主权的一贯立场,两岸应和平解决此问题,美国也不会强迫台湾与中国对谈、美国不会承认中国对台湾主权的主张」的六项保证。
1984年:2月8日:中华民国以「中华台北」名称重返奥运;参加1984年冬季奥运。2月15日:蒋经国总统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候选人。2月24日:行政院长孙运璇因脑溢血被送医急救。7月30日:政府颁布《劳动基准法》,正式以法律保障劳工的基本工作权。10月15日: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在美国旧金山自宅遭枪击身亡。
1986年:5月19日:郑南榕等党外运动人士于臺北龙山寺发起519绿色行动,要求当局解严。9月28日:民主进步党成立。
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宣布台湾解严。11月2日:开放台湾人民前往中国大陆探亲。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李登辉继任总统。5月20日:4000余名农民聚集在立法院前,要求停止美国水果、火鸡进口,先后在立法院、城中分局等地,与军警爆发流血衝突,是为520事件。
1989年:4月7日:《自由时代》杂志负责人郑南榕自焚身亡。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展览海报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