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自行研发的手持式超音波技术「ITRI SONO」,轻巧设计让社区筛检服务更完善周全,达到提早发现,及早预防的目标。(工研院提供/罗浚滨新竹传真)
工研院自行研发的手持式超音波技术「ITRI SONO」,轻巧设计让社区筛检服务更完善周全,达到提早发现,及早预防的目标。(工研院提供/罗浚滨新竹传真)
工研院开发「免电力重力式净水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耗材易更换、不易故障等特点,可依不同原水水质,结合生物网膜技术或砂滤做前处理,降低净水薄膜负荷,协助提供洁净饮水。(工研院提供/罗浚滨新竹传真)
工研院开发「免电力重力式净水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耗材易更换、不易故障等特点,可依不同原水水质,结合生物网膜技术或砂滤做前处理,降低净水薄膜负荷,协助提供洁净饮水。(工研院提供/罗浚滨新竹传真)

工研院6日举办「2022科技公益经验分享交流研讨会」,分享轻便易携的「手持式超音波」、即时供水的「免电力重力式净水装置」及能将尿液变电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案例,邀请长荣大学、东华大学等机构团体相互交流,期启发更多科技公益的好点子,扩散科技服务公益的能量。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近年疫情肆虐、夏季高温、大旱缺水,极端气候下大自然的反扑,首当其衝的往往是社会上的弱势族群。为此,工研院在以科技研发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运用科技研发能量,盼能解决急难救助问题,服务弱势偏乡。

工研院投入社会公益11年以来,已有超过90项科技运用于公益的提案,累积超过2万人天的志工投入,期透过研讨会与各界讨论交流,能再扩大科技应用能量,让科技化身温暖阳光,照亮社会每个角落。

研讨会中工研院分享各项科技公益成果,在健康乐活方面,以自行研发的手持式超音波技术「ITRI SONO」,携手台大医院云林分院为云林县土库镇居民进行社区检测,提前发现动脉硬化、斑块、血管狭窄,降低中风风险,让社区筛检服务更完善周全。

在永续环境方面,工研院协助明德社区公共厕所和长荣大学珍古德环境教育中心,各建立一套整合尿液微生物燃料电池及乾式生态化厕所,将尿液转换成电能,达到净化、产能及资源再利用目的。

另外,针对偏乡净水问题,工研院开发「免电力重力式净水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耗材易更换、不易故障等特点,可依不同原水水质,结合生物网膜技术或砂滤做前处理,降低净水薄膜负荷,未来将随慈善公益团体前往开发中国家,协助提供洁净饮水。

在太鲁阁国家公园内的花莲县秀林乡大同、大礼部落,有20余户太鲁阁族人在山上务农及经营民宿,未能布建电力系统,工研院与东华大学、长利科技与联合再生能源,于今年中秋节前,完成首座5kW级独立型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让部落有效运用太阳光电系统,实现更长效稳定的绿色电力。

#工研院 #公益 #科技 #服务 #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