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南海,冷泉区域,深海原位光谱实验室,深海热液区,硫化物,矿物,战略金属,演化过程,机制,原位试验研究
大陆央视新闻用户端7日报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透露,该所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了国际上首套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Multi-channel Raman insertion probes system Multi-RiPs),并在南中国海冷泉区域成功构建了深海原位光谱实验室。未来可在深海热液区布局研究硫化物、矿物等未来可能的战略金属资源,对这些物质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机制进行相关原位试验与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发试验,研制出国际上首套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雷射产生的光谱,可以探测深海极端环境中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例如探测可燃冰的结构与组成,并捕捉其相关动态规律和潜在联繫。
在此基础上,该科研团队在中国南海海域成功构建了首套深海原位光谱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一个无人实验室,相当于把地面实验室挪到了海底,并可在深海冷泉、热液等区域进行常态化运行,开展长期、连续、多点位的海底观测、数据获取和可控实验。用于研究深海热液、冷泉等对于海洋生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可用于探究生命是否起源于海洋等科学假说。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介绍,该无人实验室系统最大可以耐受4500米的海底压力,囊括中国南海的大部分海域,未来可以布局在深海的热液区,研究深海的硫化物、矿物。这些资源可能是以后的战略金属资源,这套系统可以对这些物质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机制进行相关的原位试验与研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