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前独家揭露,国安局长陈明通在台大国发所任教时,年均可指导10本论文,远高学界年均的2、3本。并且在他指导的学生中,还有20人过度引述台大胡佛东亚民主研究中心研究成果,被批评是「论文工厂」。教团认为,当大学出现「蜂王教授」,量产徒子徒孙以建立个人势力,并在学界形成学派,指导教授成为「一代宗师」,破坏的是社会对大学的信赖,也伤害了高教的公益形象。
针对这起现象,私校工会理事长尤荣辉表示,学界不乏有指导教师广收硕博班学生为入门弟子,目的是为了建立影响力,以提升社经地位。
尤荣辉说,尤其硕班学生在产官学界原本具政社经实力,毕业后集结成派,奉指导教授为精神共主,彼此互相拉抬、利益共享,师生社经地位扶摇直上。若博士弟子够多,在学界形成一学派,指导教授成为「一代宗师」,师生合作争取计画经费,雨露均沾,名利双收。
尤荣辉解释,这是硕博班的政治经济学,或可解释为何某些指导教授会广收硕博入门弟子,而学生偏好选择由某教授指导的现象,也显示许多人追求硕博班学位不单单是为了求知,建立政经关系人脉才是主要目的。
尤荣辉认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无可厚非,但过程必须正当。当教授超量指导论文,又让学生用同样的研究架构量产毕论时,如何把关论文品质?又如何有心力防止学生透过抄袭取得学位?
尤荣辉提到,当大学出现「蜂王教授」量产徒子徒孙以建立个人势力,破坏的是社会对大学的信赖,也伤害了高教的公益形象,大学和教育部就有责任建立机制加以制止,若学生是透过抄袭或造假毕论取得学位,除了撤销学位外,建议法务部研究以刑法诈欺罪论处,才能收警惕之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