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是稳定人心及凝聚村落居民的重要角色,受工业化影响,产生新型态的生活模式,导致庙宇影响力逐渐式微;今(11日)二结文化基金会特别在「二结谷仓稻农文化馆」规画「信仰2.0特展」,开启2代间对信仰文化的探讨,重塑传统信仰所塑造的社会凝聚力,并保留在地最珍贵的传统艺术与文化。
「信仰2.0」特展是以2代对谈的方式,探讨信仰在老一代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新世代如何在工业化、资讯化时代,将传统信仰转变成新的信仰模式。该展今开幕,为期1年,期间5、6月会举办「跳鼓」、「官将首」等传统文化课程,让民眾学习后可在庆典时上场表演,藉以将庙宇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策展人林筱筑表示,宗教信仰在近几年开始转型,从最初信仰1.0是以「神」为核心,到现在是以「人」为核心,加上现代人对于信仰观念越趋薄落,遂期盼透过展览、论坛模式,探讨其核心意涵,而不只是表面传承,要真正知道缘由去做改变,方能延续宗教文化。
林筱筑说,展场分为5个单元,其中,阵头文化在社会污名化状况下,二结王公庙执行长王捷民就将庙宇当成潮牌经营,他觉得嘻哈与阵头的概念、精神是一致的,期望塑造「潮」的庙会文化;另,祭祀议题,老一辈的觉得仪式是祖先传承下来的不能改,但新世代认为「心诚则灵」最重要,为可转型的项目之一。
基金会董事长林奠鸿表示,早期地方宫庙文化,除信仰外,亦是心灵上的依靠, 长期扮演凝聚地方重要的角色,像日前王公生过火仪式,近600位信徒放下手边工作,共同完成仪式,过程中人与人间产生紧密的连结、互动、信任、光荣感与自信,俨然为社会中一股相当重要的力量。
林奠鸿说,透过展览梳理近40年来宗教文化的现况,探讨新世代如何看待「宗教」?像是年轻人会纳闷,「神明喜欢我拜肯德基吗」、「觉得烧金纸不环保,可以给神明虚拟货币吗」等有趣问题;故基金会与庙方努力寻找更多解决方案,有祈冬文化、传统艺术研究所等,让大家对土地信仰、宗教文化产生认同感,藉以找回初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