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大安区农会今年创会百周年,从早期荜路蓝缕的艰辛岁月,迈向目前的精致化农会!农会总干事蔡建宗说,回顾这100年来,感谢农民对农业及土地的辛勤付出,以前是人力为主发展至今有机器辅助,生产量从一甲地4500斤增加至平均一甲地1万2000斤,唯有挥汗耕耘、方有丰硕收穫。
蔡建宗指出,大安区农会创会于1922年,传统农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春耕用牛来犁田再来用锄头松土,以割耙及手耙翻土,碌碡平整场地接续用拖轮仔、秧篦、畚箕、锄草器、耙不仔、大拖、米篮、风鼓、吊篮、扁担、石磨等,全都是用人力操作十分辛苦。
「风头水尾」的大安区,却得天独厚拥有优异的耕作环境,使大安区成为水稻绝佳栽培地区,纯净无污染的地下甘泉,孕育出的稻米粒粒饱满、晶莹剔透、香Q柔软。农会为提升农产价值创立「安泉米」、「金砖米」、「双龙米」等品牌,将农产品进化成精品,也将粗放式农业转变为精致化农业。
蔡建宗表示,大安区农会百年来,感谢有农业先进胼手胝足的努力,才得以让大安农业持续蓬勃发展,为让消费者吃得安心,稻米于2018年导入产销履歷验证,进而提升产品价值。
大安区农会强调,为提供消费者优质多元的好农产,积极研发推广发展「安农五宝」,包括猪肉、芋头、大安葱、酒、安泉米等,让更多在地优质的农特产品相结合,为传统的农特产品筑梦,亦让终年辛苦的农民得以圆梦,让传统「风头水尾」的偏乡大安区迈向永续新大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