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卫环委员会今举办公听会,针对新冠疫情期间防疫作为回顾及检讨。多位基层医师反映,口服抗病毒药发放流程有严重瑕疵,尤其莫纳皮拉韦取得至今仍相当困难,让诊所人员疲于奔命、病患难以取得,进而导致该药物使用率偏低,形成「三输」局面,更直言是「天才的给药机制」。卫福部长薛瑞元允诺,会针对莫纳皮拉韦的配赋方式检讨改进。
目前国内有2款新冠抗病毒药物,可用于预防轻症演变成重症,其中倍拉维(Paxlovid)疗效较好,但有部分慢性病患者因药物交互作用而不适用,可退而求其次使用疗效较差的莫纳皮拉韦(Molnupiravir)。
台北市医师公会常务理事洪德仁回顾今年5月下旬,指挥中心资料显示染疫死亡者在3天内死亡比率占47%,且抗病毒药给药率极低;根据当时规定,所有用药都要到中央指定的59家核心药局,每个县市只有2家。
洪德仁分享,自己在今年5月19日确诊,医师为他开立倍拉维处方,但台北只有两家核心药局,自己家住北投,家人大老远跑到士林帮他领药;后来经过各界反映,倍拉维领药流程才有所改善,但目前莫纳皮拉韦领药流程仍非常不便。他直言,自己到现在还想不透,怎么会有这么「天才」的给药设计机制,政府一直说药物足够,民眾却不一定拿得到。
中华民国基层医疗协会秘书长罗源彰表示,抗病毒药领用流程有非常严重的瑕疵,虽然诊所医师可以开立莫纳皮拉韦,但没有药,诊所人员需要利用休息时间到核心药局或医院领药,回来之后再打电话通知病人或家属来领药。
「光是跑这些药,真的是够了!」罗源彰举例,如果早上来一个患者,诊所人员中午跑一趟,下午又来一个患者,诊所人员晚上得再跑一趟;刚开始大家还愿意配合,但久了之后,医师恐怕不愿意开立莫纳皮拉韦,而是请病患回家观察、有症状赶快送医院。
今年11月,中华民国基层医疗协会曾发文给卫福部,希望简化莫纳皮拉韦领药流程,指挥中心却回覆「因为本药品非抗病毒药首选,主要提供给血液透析、思觉失调等患者使用」;协会隔天再度发文表达诉求,但两周后仍获得一模一样的回覆内容。
罗源彰认为,卫福部并未回应到基层的诉求,刚开始基层诊所还愿意配合,久了之后可能就「算了」,索性不开莫纳皮拉韦,让病人先观察、有问题赶快送医院,所以莫纳皮拉韦使用率偏低不是没有原因,「哪有诊所有这么多人员可以跑?」他形容这是一个「三输」的结局。
薛瑞元回应,过去看到日本经验,由于莫纳皮拉韦的禁忌比较少,所以使用量比较多,和倍拉维有很大的悬殊,但效果比不上倍拉维;卫福部起初是担心没有用到有效的倍拉维,所以对莫纳皮拉韦稍作控管。薛接着说,疫情走到现在,医疗院所已经非常充分了解药物使用方法,应该尊重医师临床判断,并承诺会检讨改进,放宽莫纳皮拉韦的配赋及使用方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