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海之岸纪录片预告。

曾获国家文艺奖、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杰出贡献奖的纪录片导演柯金源,26日将推出他执导的第33部纪录片《海之岸》,首度扬弃纪录片传统叙述手法,尝试以编导概念,透过跨领域、共创的模式,与「人剧团」表演艺术工作者合作,呈现台湾海岸环境变迁相关议题,让年轻表演者在海岸现场即兴创作,引领观眾思考人与海洋的关系。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海之岸》共呈现包括八里、芳苑、南王等八处海岸环境的变迁,这些都是柯金源长期关注的议题,他见证了有的地方40年来不断开发破坏,或两百年开发歷史下人与环境取得平衡,以及依旧保有原始样貌的不同型态,参与共创的「人剧团」成员依各地样态,设计不同肢体与环境意象的表徵,呈现二元对比、隐喻、批判等符码,也是讚嘆、愤怒、感伤,以及期待、感恩的复杂心情。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片中配乐在依循这个原则下,柯金源邀请四位音乐创作者,为不同的海岸情境创作音乐,原住民音乐家丹耐夫正若用多种自制乐器吹奏、敲打出独特的乐风韵味;「农村武装青年」的阿达,以向陈明章学来的台语唱念形式,为每一段落加入注解;俐君以大提琴让表演艺术家的内涵更具情感的渲染力;年轻音乐创作者桃子延续现场的大提琴演奏,为纪录片尾带来可以抚慰沈静的总结。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柯金源最新纪录片《海之岸》剧照。(公视提供)

主持人在今天首映后座谈向柯金源提问,记录并看到海岸环境不断恶化会不会感到挫折?柯金源强调:「我们没有悲观的权利,不是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才有希望。」他之所用这样方式表现,是希望大家能感受目前的海岸环境;「人剧团」创办人、艺术总监暨团长蔡旻霓表示,在长达近两年的制作时间,有许多事情她也是到现场才知道,过程中不断在学习,接下来最重要是採取行动,将在芳苑启动「看见滩地」復育计画。

《海之岸》导演柯金源(前右)与人剧团创办人蔡旻霓(前左)及参与共创的艺术家。(公视提供)
《海之岸》导演柯金源(前右)与人剧团创办人蔡旻霓(前左)及参与共创的艺术家。(公视提供)
《海之岸》参与共创的艺术家在首映会穿着演出服装,右肩放着漂流木,象徵白鹭鸶啣木筑巢,引领观眾入场。(黄子明摄)
《海之岸》参与共创的艺术家在首映会穿着演出服装,右肩放着漂流木,象徵白鹭鸶啣木筑巢,引领观眾入场。(黄子明摄)
原住民音乐家丹耐夫正若(右)在首映会介绍他自制的多种乐器。(黄子明摄)
原住民音乐家丹耐夫正若(右)在首映会介绍他自制的多种乐器。(黄子明摄)

《海之岸》纪录片22日在台北华山光点举办首映会,「人剧团」表演艺术工作者化身为漫步在滩地上水鸟,引领观眾入场,并以身体演绎水鸟筑巢、生物繁衍的样貌,搭配丹耐夫正若以鼻笛、竹管吹奏的乐声,以及海浪自然声,让观眾在放映前,先沉浸在海岸浪涛的现场。公视「我们的岛」26日晚10点正式播出。

#公视 #柯金源 #我们的岛 #海之岸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