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Jack Dai专栏】「做自己就好。」我常跟朋友与生意伙伴这么说,但这句话有悖论:
「我们年少时都是靠模仿别人来形塑自己。」
因为感动与迷恋日漫而装成日漫热血咖,直到自己挥洒青春后真的贴近漫画桥段里的热血咖;因为觉得帅气、好把妹而装个摇滚咖,直到相信自己真的是摇滚咖;因为觉得潮且不流俗而装个嘻哈咖,直到自己讲话都开始鲁莽且押韵地像个嘻哈咖;因为觉得独特、自得而当个文青,直到自己从穿着、言语、生活型态与爱好都像个文青……族繁不及备载。
装,是模仿;模仿,是形塑;形塑,是未来的自己:我们是这样成为现在的我们。
「做自己就好」其实暗含着社会里难以直言的本质层面:
明明我们是这样长大的,明明模仿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明明改变可以带来更好的效应,明明我们都知道改正缺点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是啊,社会是一种力求稳定、不断垫高改变成本的结构,进入社会后的我们,装(模仿)的成本剧增、效应下降,我们依然在装,只是幅度越来越小、选择越来越谨慎,因为改变的成本越来越高、做自己的心理成本越来越低。
非常不浪漫。
如果可以,我们做自己就好。如果可以,我们理解、包容别人在做什么样的自己就好。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偶尔再装一下,好让自己回味青春年少的热情。
成为大人后,做自己很不容易的,连心安理得地去装模作样的权利都失去了,你说是吗?
作者本名戴于千,独立创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总经理,是个生意人,也是个读书人。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