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称,医生和护士来回走动,停在每张床位前,频繁而仔细地检查、记录病情变化,调整化治疗方案。这间ICU病房18张床位全数收满,并特设一张紧急备用床位。一些非气管插管患者趴在床上,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实施清醒俯卧位治疗。
澎湃新闻报导,「目前的救治是有效、有序的,病人的情况都在逐步好转,一些患者已经从ICU转出去了。」皋源说,2022年12月27日起,仁济东院ICU病房调整为主要收治新冠重症患者,现在救治仍处在压力最大的时期。
皋源说,去年12月底上海医疗机构急诊量普遍上升到歷史高位,急诊高峰的到来,意味着重症高峰的开始,目前重症高峰处在平台期,将持续一段时间。未来随着急诊量、120出车量下降,重症高峰将迎来「拐点」。
面对大规模的新冠病毒感染,预防重症至关重要。2022年12月中旬起,上海市卫健委成立市级重症专家组,通过市级专家巡查会诊、落实双向转诊、定点下沉指导、远端会诊等方式,统筹安排重症救治专家力量,加强重症患者的预防与救治。皋源是专家组132名成员之一。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加要重视的是如何预防轻转重,这是更重要的一件事。」皋源说,当患者进展到气管插管时,救治难度会变得很大,患者很痛苦。预防患者从轻转重,是获益最大的选择。
作为市级重症专家组成员,皋源定期下沉到基层医院,他宣导在高危人群中早期使用抗病毒小分子药物,早期社区预警,及时分诊分流。「早发现、早干预、早分流」,目的都是希望减少重症患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