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准新娘发文抱怨婆家办婚宴用流水席的方式很low,引来小姑上网回呛,掀起流水席大战,脸书粉专《甘苦人食堂》表示,办桌和流水席不同,流水席没固定位置,也不会限制宾客人数,菜色较简单,宾客吃饱就走;但办桌则是会有固定的时间,也会替宾客安排座位,而且菜品会比流水席精致许多。此外,被新娘骂到很糟糕的打包文化,是来自于惜食和对厨师的体贴,不仅一点都不low,还是一种美德。
脸书粉专《甘苦人食堂》昨发文分享,办桌和流水席其实不太一样,流水席常见于庙里,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也许是神明的生日,会有「食福」或「食平安/食保佑」的餐点,提供香客祭拜完后可以吃,看起来跟办桌很像,都会有大红圆桌,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限定位置或人数,基本上只要过来就可以吃。
粉专表示,流水席提供的餐点多是可以快速出餐,并让民眾填饱肚子的料理,像是炒麵、炒米粉、丸子汤或各种粥品,宾客来了就吃,吃饱了就离开,用餐时间不会超过半小时,因此宾客来来去去川流不息,所以又被叫做流水席。
粉专指出,办桌则有可能是婚宴、祝寿、尾牙、满月酒宴或新居落成,通常是有规定的时间,宾客也会有固定的位置,人到齐以后,主人会宣布开宴,菜色会比流水席精致很多,吃席的时间至少要3小时起跳,端上桌的菜肴也都不太一样。
粉专也说,打包的习俗则是来自于「惜食」和「对厨师的体贴」,因为早年台湾物资匮乏,很多人都省吃俭用,只有在办桌的时候可以吃到比较油的食物,在那样的时空背景下,惜食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而现在的时空背景,惜食则转为环保爱地球的表现。对于厨师来说,去收盘子时完全没剩菜,也是对厨师很大的鼓励。
粉专表示,以前的连络方式和交通都没有现在便利,宾客来参加婚宴,往返途中可能需要准备水和食物,否则还没到目的地可能就饿到两腿发软,因此厨师才会在宴席的中后段就让宾客们吃饱饱,结尾时端上的油盘,像是炸鸡腿、鸡卷或春卷等炸物,就是要让远道而来的宾客可以打包。因此打包一点都不low,也算是一种美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