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于水饺的印象,都是白色麵皮包裹碎肉的水煮元宝,不过其实台湾本土也曾发展出以地瓜粉皮制作的圆形「台湾水饺」!「台菜教母」黄婉玲近日分享,其实台湾过去也发展出体积庞大、用「蒸」催熟食材的本土水饺,不过近年来大家逐渐遗忘这种台湾在地水饺,黄婉玲因此发起这场「正名运动」,希望大家一起认识这道庶民小吃。
黄婉玲指出,台湾水饺使用地瓜粉皮,内馅加入虾米、笋丁、肉末等,包起来后蒸熟即可食用,包法和北方水饺相似。黄婉玲提到,「过去老台南人都直白地称为『水饺』,乡下地方则因为皮顏色有些灰,而昵称为『土角饺』,从来没有疑惑过」,直到约20年前有人提出质疑,有店家因此改名为「水晶饺」,但又和广东水晶饺混淆,从此大家开始逐渐遗忘这道台湾在地水饺。
黄婉玲感嘆,过去儿子读国中时,曾有店家招牌写着「水饺(水晶饺)」,让她感到相当不安,连台南老字号小吃店「禄记包子」也渐渐把台式水饺改名为水晶饺,让她和一票老台南友人感到相当落寞。黄婉玲强调,「饮食换个名称也许有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我不希望忘本、更不想要失根」,希望大家能从水饺的制作窥见祖先的生活足迹、当年的文化,因此发起正名运动。
黄婉玲分享,其实台南「克林台包」曾试着把产品标示的水晶饺改回水饺,结果却让不少客人感到混乱、无法接受,也好奇「这水饺要下锅煮多久?」、「水饺怎么长这么大颗?」让员工解释得疲于奔命,最后只好妥协再度改回水晶饺,结果有人以为是客家「三角圆」,港籍游客也不解怎么会有这种水晶饺。
黄婉玲认为,其实大家可以用「尊重在地」的方式看待水饺,过去百年来大家都称呼这道美食为水饺,民国38年后来了同样受欢迎的「新水饺」,不过没有客人因此混淆,因为台式水饺同时还会卖包子、馒头,北方水饺则多出现在麵馆,只要场域改变,大家都知道自己想吃的水饺是什么模样,「其实只要大家能够沟通、理解就好,毕竟过去我们口中熟悉的水饺乘载着我们的歷史记忆与足迹,不应该轻易抹灭与否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