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宪指出,美元保单销售量大降,又以美元「投资型」新契约保费减少最多,主因升息后,寿险公司为平衡商品结构,改推美元利变型保单所致,另外,因为美国持续升息,也造成投资型保单买气下滑。

据保险局统计,今年1月美元投资型保单仅卖了1.15亿美元、年减88%衰退最大,传统型5.23亿美元、年减65%,合计销售量6.38亿美元、年衰退74%。美元投资型销售业绩前三大为国寿、安联和富邦人寿;传统型则是南山、国寿、中国人寿。

美元保单销售量从去年开始频破底,寿险业者认为主要是美国联准会持续升息,美元定存利息就有5%,让资金续从美元保单、移往定存。

衰退第二大的人民币投资型保单,保费收入0.07亿人民币、年减84%、传统型持平,保费收入0.02亿人民币,总计人民币保单新契约保费收入0.09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衰退81%。

衰退第三大的是澳币投资型保单,今年1月新契约保费收入0.04亿澳元、年减79%,传统型0.02亿澳元、年减67%,整体澳币保单新契约保费收入0.06亿澳元、年减76%。

林志宪表示,外币保险商品的保险费、保险给付、保险单借款、费用等相关款项收付之币别皆为外币,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应特别注意匯率风险,由于匯率变化难以预测,受益人未来领取保险金时有可能因保单计价之外币贬值,导致结购为新台币后产生匯损,消费者购买外币保险商品前,除应审慎评估保单保障范围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外,同时亦应将保单计价币别所属国家之政治及经济变动风险、自身承受匯率风险能力,以及未来是否确有外币需求等因素纳入通盘考量。

金管会并呼吁,保险业销售外币保险商品时应瞭解及评估消费者对匯率等相关风险承受能力,并落实招揽人员管理、商品资讯揭露及商品适合度政策,以利本项业务稳健经营及维护消费者权益。

#投资型保单 #外币 #林志宪 #新契约保费收入 #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