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展览「黑洞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of a Black Hole」于新北市艺文中心第三展览室展出,由七位艺术家各自透过影像、声音、多媒体等装置艺术,以日常遇到的人、事情及物品为创作题材,结合黑洞的魔幻感带来全新的视觉衝击,透过展览的呈现带领大家一起探讨生命中的「失序」。
新北市文化局表示,本次展览「黑洞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of a Black Hole」由物理学家薛丁格的《生命是什么》作为序幕,应用「熵」的概念去探讨生命中的失序,以及无法被阻挡的侵入自身「杂讯」(在这里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侵略、警觉与强大的声音现象),就好似这几年疫情带给生活的衝击一样,也属于一种杂讯的现象。
正如学者James Brady Cranfield-Rose博士所说:「杂讯是一个密码,一个问号,永远躲避着固定的定义」。因此艺术家们透过各式各样的创作与转化,以艺术回应了关于生命中遇到的各种课题,希望带给观者全新的想像。
展场整体设计风格宛如黑洞般的神秘氛围,共展出7件作品,用各式不同的多媒体装置组合作为创作的呈现。像是艺术家林月霞的作品《D-ementia》以数位科技转译阿兹海默症病患记忆的消失过程,透过电脑演算阐述了大脑无可避免的失序,在疫情的当下,突显了生命价值的反思;艺术家郭悦旸的作品《Sangesangel》、《Pangcah》和《Paiwan》源于身为排湾族青年的提问,三件录像分别讲述族人于不同时空背景下,面对身体与环境迁徙的纠葛与无措。每件作品的背后意象都各具特色,期盼观者能够连结自身经验,去探索生命过程中所带来的失序感受。
「黑洞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of a Black Hole」自即日起至112年4月9日于新北市艺文中心第三展览室展出,更多展览相关讯息,请见新北市艺文中心官方网站。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