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凤梨于4月进入盛产季,然而今年1-3月天气偏凉,除了品质不如预期,加上有农友因去年凤梨价格好使得今年提早催花,各大产区採收期因而相撞,导致量多价跌,甚至有农民不敷成本而弃收。农粮署今(6)日表示,对于这样的「反面教材」表示遗憾,下半年会和农民再积极宣导。
农粮署今日举办「凤梨产销精进记者会」,针对今年高屏至云嘉产区採收撞期,农粮署长胡忠一表示,去年风调雨顺凤梨植株生长良好,加上去年2、3月价格好,使得农友今年提早催花致採收期集中2-4月,但今年早春偏寒,2月底前採收凤梨品质仍不稳定,然而4月上旬高屏已採收5成,嘉南产区2-3成,达到今年产量高峰。
媒体问到,既然2月外销就开始,现在凤梨品质还不稳定,是否规划延后採收时间来配合产季?胡忠一指出,凤梨露天栽培本来就有上中下级品,最好的是拿来出口,中级品则国内行销,下级则用于加工等,品质不稳定并不是全部,也不是都不能卖,「自己3月在东京食品展吃的台湾凤梨都很甜」。
至于政府能否建议农民适当的催花採收时间点,以避免未来採收期再相撞?胡忠一说,凤梨整年都有,最大量产的採收期在每年3-5月,去年农友看到价格好所以今年提早催花,今年1月产量就已经接近3万公顷,是平常的3倍,其实辅导过程都有一再提醒,这次会发生还是比较遗憾的地方,「但我们是民主国家啦,对于这样的反面、失败的教材还是会尽力宣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