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二驻村艺术家李佩瑜从7日至4月15日,于驳二大义区C7仓库展出「胜雄商行」,展名取自位于盐埕建国市场内祖父母经营的传统柑仔店「胜雄商行」,李佩瑜梳理过去4年间为柑仔店做的影像与声音纪录,并展出以柑仔店经典商品如养乐多、米酒、髮油、冬菜等物件注浆翻模的陶器作品,藉由艺术创作述说守护阿嬷生活了近半世纪的菜市场。
盐埕区建国市场以日治时期常见的店舖住宅型态建造,过去因邻近交通枢纽,被热闹繁华的老戏院环绕,曾有过极为兴盛的岁月。随着消费习惯改变,富含人情味的传统市场与柑仔店逐渐式微。建国市场从40几间到现今仅存4间店铺,而李佩瑜近90岁高龄的阿嬷李锺源金女士,仍坚持每日早上开店营业至中午,守着菜市场的邻居熟客,也守着对已逝阿公的承诺。
「以前这里挤都挤不进来要排队购买,过年前更要有5个人手顾柑仔店才够」,李佩瑜的阿嬷指着一排閒置的摊位,解说着过去的摊位位置,也感嘆现今市场的式微。李佩瑜的祖父母以一间柑仔店喂饱一家人,李佩瑜更是从小经常往菜市场跑,与阿嬷感情深厚。
如今回到故乡驻村创作,以所学的艺术作为媒介,藉由写生、注浆翻模等工作坊与成果展,述说胜雄商行的故事,盼能让更多人认识这个曾经繁华蓬勃,走过时代变迁与2002年祝融之灾的建国市场。
李佩瑜表示,选择以陶土这个媒材作为「胜雄商行」主要的创作方式,将柑仔店的商品翻模后,歷经柴烧、熏烧,土坯上自然的火痕呼应了那场大火,虽然吞噬了店里的有形之物,但也透过艺术创作,将回忆定型在完成的陶作上。
高市文化局长王文翠表示,许多国内外艺术家来到驳二驻村后,会选择常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菜市场作为认识台湾、高雄的起点,而李佩瑜却是以守护家族记忆的胜雄商行为起点,透过创作带着大家走访1970年代盐埕埔最热闹的菜市场。驳二艺术家驻村计画鼓励艺术家从歷史脉络与文化民情撷取创作灵感,也透过工作坊、成果展等互动,让民眾有更多机会认识各类型创作方式与题材,让艺术更贴近生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