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国内长期的缺药问题,卫福部今宣布成立「药品供应通报处理中心」,公布多项预防缺药因应措施,其中包含整合西药、中药、罕见疾病药品等多个缺药平台,推动国产学名药与及早监测缺药事件等,盼能藉由跨部门合作处理以稳定国内药品供应。
卫福部表示,药品短缺已是全世界面临的议题,为强化我国药品稳定供应机制,成立跨部门的「药品供应通报处理中心」,其组织架构由卫福部长薛瑞元担任召集人,卫福部次长王必胜担任副召集人,平台採专人专责及跨司署合作,底下包含食药署、中医药司、医事司、健保署、国健署、疾管署等6单位,强化横向沟通。
由于上述6单位分别管理「西药供应资讯平台」、「中药供应资讯平台」、「儿童困难取得之临床必要药品及医材管理资讯系统」、「罕见疾病特殊营养食品暨紧急需用药物物流中心」、「公费疫苗及传染病用药之供应等五大平台」,因此卫福部强调,药品供应通报处理中心上路后,将全面进行整合。
卫福部指出,「药品供应通报处理中心」上路后,除既有药品通报短缺案件之处理外,还会强化防缺药政策,包含推动国产学名药、强化跨部门主动监测等具体作为,如有跨司署之药品短缺情事,将透过跨部门合作的方式来稳定药品供应。
食药署表示,上月已请相关公协会针对近期仍缺药的个别厂牌重新通报,也请药品输入业者每月都要与国外厂商确认6个月内输入时程与数量,国产业者则要确认6个月内原物料库存与到货时程,如有不足需速至平台通报,食药署也会定期公布前2周的通报情形。
至于药品如因匯率或成本变动等因素,导致健保支付价格不敷成本,健保署指出,厂商可依全民健康保险药物给付项目及支付标准,向健保署提出重新核价之建议,健保署将在3个月内重新核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