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惊蛰、3月天,原是万物復甦、欣欣向荣的时节,却不承想,一声春雷下,癸卯年伊始,唤来的并非冬眠后起飞的春燕,而是人声鼎沸的扰嚷,十足遂了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经典词句「乍暖还寒,最难将息」。
当台湾陷入「缺蛋危机」,让无力拆「弹」的官员束手无策时,殊不知,国外因禽流感肆虐的危「鸡」指数竟不遑多让。以美国来说,去年一整年有47个州,将近5800万只养殖禽类及野外鸟类染疫死亡或遭扑杀,破了2015年5050只的歷史记录,甚至还漫延到水貂狐狸浣熊等哺乳类动物。
令人胆寒的是,就连欧洲也有37国沦陷,让蛋慌俨然成了普世情节,其中法国蛋产量年减8%,英国折损了12%,也难怪华尔街日报会称之为「史诗级的危『鸡』」。
但,恐怕任谁也始料未及,致使疫情风卷残云的祸首,竟是因气候变迁的蝴蝶效应。
过往,儘管有禽流感,却总会在候鸟过境后数月偃旗息鼓,但这次的84%的病源却来自于野生鸟类,科学家普遍预期,未来禽流感恐将长期存在,甚至变种增强。深究其因,则是全球暖化让候鸟的飞行路径改弦易辙,超过60%北美鸟类活动范围向北挪移约莫35英哩。
另外,温室效应作祟下,也减少了病源在宿主体内成长时间、延长适合疾病传播的时间、更多地方适合病毒生存,大大增加了人类通勤传播的机会。
气候修罗场,人类成为地球反噬下灾民
其实,工业革命至今,人类已释放约1.5兆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已达400万年来最高,这足以让地球暖化数百甚至数千年,这不但让人间灰头土脸,其创造出的气候修罗场,更使人类成了反噬作用下的灾民。
3月14日,瑞士公布了2022年全球空气污染报告,在全球131个国家地区、7323个城市中,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拉合尔为全球空污最严重的城市,在二氧化碳的十面埋伏下,难以拨霾见日的市民活生生地被折寿了五年,因而被称为「尘土地狱」。
其实,随着地球的病症拔地而起,人们已开始意会到,原来几百年的工业发展已典当掉地球积攒46亿年的资产,而当种种的异常,证实了地球採取的是快意恩仇而非任人宰割的反应时,近几十年「净零减碳」开始成了人类涅槃重生、赎回生命的计画。
其中,被欧洲议会15年,N次否决后,2022年12月13日欧盟终于决定要在今年10月推碳关税上路。
不过,气候的议题「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议案的通过,又让企业罹患了「碳焦虑」症。毕竟,企业而言,净零排放好比坎坷的下山之路,要先从「碳盘查」开始,确立碳达峰年度,再从「高碳」「减碳」,直至「零碳」的目的地。
没有企业愿意成为一粒被零碳浪潮拍在岸边的沙尘,偏偏净零碳排的过程中,法规的缰绳,抑或斡旋折衝、抑或照表操课,却都是个无上的成本,而更多企业更像是个未曾修持的减碳新生,找不到轨迹、无法兵推、更难以博奕,不焦虑也难。
正因为企业都急欲找出汤泼瑞雪的良方,许多政府组织与企业都卯足全力进行绿色文宣比赛,被称之为「漂绿」,变造出涅槃重生的假象,自欺欺人以为找到天堂的入口。
其中绿色和平组织就指,法荷航空集团也强调採用生质燃料,却忽略此仅占航空燃料的5%,而中国几个大城市郊区更有成千上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乏人问津,宛如僵尸车般铺满偌大的场域,甚至连车上防尘罩还没拿掉,没被开过就被弃置,被讥为「新能源车坟场」。
不过,人类的净零之路,并非全缴白卷。一、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减碳的技术也开始从打底的幼年期,进化到蜕变长成的青春期,其中,还不乏创意的解方。
丹麦3月8号就启动了全球首个跨境碳封存项目氯沙二氧化碳储存项目,计画到2025年前把达150万公吨的二氧化碳注入在北海区域已耗尽的石油和天然气田。
为此,本期的封面故事「零碳限时战」就挖掘了很多台湾本土的减碳成功案例,在台湾净零排放开跑周年,藉由这些绿色创新先锋的经验,从能源、产业、生活、社会转型四大面向,拆解台湾在绿色转型上的成功方程式,藉此也消除淡化企业的「碳焦虑」,增强底气。
不过就像老子《道德经》所言:「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只要掌握净零碳排的原意、理想,寻求技术、技巧、方法其实容易,但倘使一昧只想走捷径而一心只想「漂绿」,氤氲迷茫下,反而又埋下另一个业障因果。总之,不食人间烟火的策略,难以捱过人间烟火的考验。
本文作者:李建兴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4月号442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