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瓶颈,中国积体电路创新联盟秘书长叶甜春在演讲中称,过去三五年补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一直是中国晶片产业的主题,下一个阶段不能只盯着补短板,更多要考虑建长板,整个产业综合能力的发展。
澎湃新闻报导,叶甜春在「上海汽车芯谷.芯谋研究.全球(首届)汽车晶片产业峰会」上发表演说称,从整体来看,中国半导体经过了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过去将近五年的时间,尤其是最近三年,中国遇到了遭遇战,在一个比较仓促的情况下遇到了强大的火力,「最后发现还是顶住了。」
他指出,下一阶段需要构建新的战略,更多考虑建长板,整个产业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这里面最要应对的一件事情是逆全球化,因为我们看到美国、欧洲都开始重建自己的产业体系,用我们的话说人家也在搞自主可控,这会带来全球半导体原来高度化的体系开始慢慢裂变。」
叶甜春表示,中国半导体从原来的产业高度循环变成自己的内循环,再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一个新的全球化体系,叫做「再全球化」,这是摆在全行业面前未来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要解决的课题。
叶甜春直言,中国半导体产业看上去布局很全,设计、制造、封装、装备、材料、零部件,但是有一点是面向应用行业的时候,中国半导体是若即若离的。一方面半导体产业对各个行业的支撑能力是不足的、利益是不够的。反过来各个行业对半导体的产业拉动也是不够的,这就是多头在外造成的结果。
叶甜春认为,未来可能国家半导体中心战略就是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牵引,打造内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更多要超出产业之外,面向应用行业一起来做这件事情。」
叶甜春建议,做汽车晶片要从单纯个体替代模式转向基于国产晶片提供解决方案的模式。另外,汽车晶片更多是应用的需求牵引,把整车厂的需求整合起来。
恩智浦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也在演讲中指出,软体定义汽车时代已经来临,因为汽车新时代的来临,对整个产业链重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甚至于对我们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核心晶片供应者,我们的晶片设计要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们的晶片从开始第一天还是要与上游进行紧密合作,这样才是真正定义今后汽车的转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