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东隆宫为迎接明年东港迎王平安祭典,目前正如火如荼建造实木的「甲辰正科王船」,当中王船风帆也由人称「安叔」的蔡财安赶制中,安叔手工制帆20余年,从挑布料、选竹竿到裁制、绑线,统统自己来,每个步骤都是他对王爷的敬仰,也是对父亲的想念。
每3年1科的东港迎王平安祭典,因完全遵循古礼祭仪,所以每个细节都非常讲究,建造王船更不敢马虎,整艘王船包括风帆、船桅全部都是手工打造,所以即使现在距离明年甲辰正科迎王还有1年多的时间,但老师傅们早已动起来,当中63岁、人称「安叔」的讨海人蔡财安也趁空閒时赶制风帆。
安叔为制造16尺、13尺、10尺等3面王船用风帆,20余年来都把设计稿画在地上、方便自己作业,因此当看到他或蹲或坐在地上熟练得缝边、摆竿、绑绳时,都会不自觉油然升起对传艺师的敬佩,而当他谈起手工制帆的故事时,也终于懂得为何人常说手工最有温度。
安叔指出,为王船制风帆是他父亲蔡文取传承给他的志业,父亲是渔夫,因当年的渔船几乎都靠风帆航行,所以父亲学到制帆技术,后来东隆宫要建造王船时,便找上父亲帮忙制帆,而父亲这一帮就帮到90多岁。
安叔说,父亲每每制帆时,都会念叨没有年轻人要传承,但其实他都在旁边「偷学」,只是不想让父亲知道,因为他想让父亲有被需要的感觉。他回忆道,每到要建造王船时,父亲都显得特别有活力,想到又要帮王船制帆就感到很开心,他也会因为父亲开心而开心。
他坦言,起初对于父亲为王船制帆一事,他并不重视,只觉得父亲很辛苦,直到后来慢慢接手,有天成了父亲的角色、既是渔夫也是制帆师时,他终于理解父亲的「甘之如饴」,那是种可以为王爷服务的自我价值感,而且他还能从中延续与父亲的情感连结,他为此感到幸福。
蔡财安手工制风帆,从挑布料、选竹竿到裁制、绑线,统统自己来,他说,这是对信仰的尊重,因此他的手工风帆不仅在东港有名,台北、台中、台南、彰化、高雄以及澎湖都有人请他制帆,也让东港的王爷信仰透过另种形式发扬出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