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资讯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课题,国科会携手清华大学于今(3)日共同发表我国第一个量子加密通讯网路,全面提升网路通讯的安全性,而下一个阶段将与中华电信合作,将现在的量子加密通讯星状网络技术,延伸成跨县市的量子通讯技术,以利后续投入实际应用。
负责研发这项技术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褚志崧说明,目前网路上广泛使用的加密方式是RSA加密演算法,要对极大整数做质因数分解需要几十亿年,被视为难以破解,但在量子电脑出现后,完成分解的时间可能缩短到只需几秒钟,因此寻求更安全的加密方式已迫在眉睫。
褚志崧提到,量子加密技术是运用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量子两两成对特性,只要想要窃听A,破坏了彼此的同调性,B就随之改变,因此无论花再多的时间计算也无法破解,可达到永久加密的目标。
研究团队介绍,先前与清华大学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2019年即利用自制的「单光子光源」建立量子加密通讯网路雏型,成功展示了点对点的通讯。这次为简化量子加密系统的操作并增加实用性,团队採用时间编码的「弱同调态」技术,也就是以较简易的衰减雷射脉衝来取代量子光源,大幅提升量子金钥产率,提升传输速度,成功的让量子通讯速度比先前提升了100倍。
研究团队指出,此外採用星状网路可有效连结多个用户端点,未来可应用于金融财务、电子商务、个资传递及国防通讯上。且接下来也将与中华电信合作,将现在的量子加密通讯星状网络技术,延伸成跨县市的量子通讯技术,以利后续投入实际应用。
国科会主委吴政忠表示,身处于急遽变动的世代,因应新兴科技的产出或是各种环境变迁,更凸显科技发展及提前布局的重要性。量子科技发展作为国科会八大前瞻科研平臺之一,藉由跨部会合作,结合不同领域之人才与团队、最具优势的产业资源,在有限的资源下,打造最适合臺湾发展的路线,臺湾自制的量子通讯加密网路的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清华大学校长高为元说,这项研发成果令他想起1876年加拿大发明家贝尔的那句「华生先生,快过来,我需要你!」贝尔因不小心打翻一瓶酸性溶液而紧急呼叫助理,成为史上第一通电话。147 年前的那通电话改变了人类歷史,他也为今天的这通加密电话即将启发未来无限可能性感到兴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