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钢琴大师布赫宾德,近期在台湾举办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目前已完成五场演出,还剩下两场,不少乐迷讨论他时,已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为「爷爷」。布赫宾德不只在台上弹贝多芬,台下谈起贝多芬他同样精神奕奕,谈起学音乐心法,他表示自己首重长期记忆,「练得很快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布赫宾德表示,他不是图像式的学习法,是透过长期记忆和听觉感知力记忆音乐内容,因此可以学习和研究贝多芬奏鸣曲多达39种版本,「如果我一直看乐谱弹,就不会有那么多弹性和诠释,我都是透过听觉记忆来学习;每每听到某首曲子,我也可以弹出来。」
布赫宾德认为,学一首曲子需要花很多时间练习,「最好可以花一年练习,这样才能真正的内化和了解,练很快是很危险的事情。」
布赫宾德表示,5岁时他进入维也纳国立音乐大学就读,有一段特别的回忆,他是学校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学生,「那时办手续签名都是妈妈帮忙签,因为我实在是太小了,在学琴的时候,我也有很多观摩机会,可以从别人的弹奏中学到很多技巧。」
一生弹奏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多达60几次,布赫宾德回忆,他和贝多芬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他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6年,从小没见过父亲,「我们家很穷,我的母亲和音乐也没有任何关联,是舅舅先教我哥哥弹琴,我在旁边听,我们家住在一个小小的公寓里,有台直立式钢琴,上面放了一台小小的广播机,有个贝多芬的图案,感觉我弹琴的时候,贝多芬都在看着我。」
布赫宾德表示,如果弹奏其他作曲家曲目,他会建议大家去读作曲家的故事,而弹贝多芬作品,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读贝多芬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可以从这封遗书里读到贝多芬的性格,以及感受到他的情感很强烈,从中了解他的音乐。」
此外,布赫宾德认为从贝多芬的情书,也能体会他的音乐内容,他表示,「贝多芬其实有一个女儿,只是大家不知道,对我而言贝多芬是很浪漫的作曲家,大家都在寻找他情书里那位『永恒的恋人』是谁,而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找到他对那名女子的情意。」
布赫宾德说,如果要讲贝多芬故事,他可以一直说个不停,他甚至搜集了贝多芬的头髮。他也调皮地说,「如果我能完成一个梦想,我不会想要跟贝多芬聊天,因为有太多问题问不完,我希望可以当一个隐形人,近距离观察贝多芬24小时。」
这次来台演出,布赫宾德看到台下有许多年轻观眾,觉得很开心,「我平常在欧洲听音乐会,大都只会看到两种人,一种是没有头髮,另一种是灰髮人,都是资深观眾,很少看到年轻人,但在台湾有很多年轻观眾,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对于倒数两场音乐会,一场将演奏难度甚高的《汉马克拉维》,另一场则是贝多芬晚期最后三首奏鸣曲,布赫宾德表示,《汉马克拉维》呈现了贝多芬的音乐性格和力度、丰沛的情感表达,而晚期最后三首奏鸣曲,他将一气呵成,没有中场休息,他表示,希望能将贝多芬这三首作品的艺术性一次呈现。演出将于5月5日至6日在台北国家音乐厅登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