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七国集团首脑峰会预计将于本周五(19日)在日本广岛召开。与此同时,中亚5国国家元首及外交代表也将前往西安,参加中国-中亚峰会。两个大型国际峰会同步举办,较劲意味浓厚,自由亚洲电台引述美国学者分析,两峰会同步登场,显示海权国家与陆权国家对抗。
本周五,七国集团首脑峰会(G7)将在日本召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义大利等国领导人将飞抵广岛,针对特定国际议题进行磋商讨论。外界预估,本届峰会将重点讨论中国大陆问题,并会发表有关应对中国大陆在全球实施「经济胁迫」的声明。
与此同时,中国-中亚峰会也将于本周四在西安展开为期2天的会议。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与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等5国总统出席峰会。除土库曼总统外,其余4国总统将在同一时间对中国大陆进行国事访问。
学者:两峰会同步 显示海权国家与陆权国家对抗
外界关注,中国-中亚峰会选在与七国集团峰会相近的时间举行,其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意涵?自由亚洲电台引述美国艾德菲大学(Adelphi University)文理学院院长王维正教授观察,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中国大陆与中亚5国组织了上海国际组织,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在新疆扩散问题;而在习近平出任中国大陆国家主席后,「一带一路」项目又在中亚5国大量投资,使中国大陆与中亚有了更多地缘政治联繫;而如今,随着俄乌战争处于胶着,中亚各国也想趁俄罗斯应接不暇时,在俄、中两个大国间取得更加独立的地位。
王维正说:「除了歷史上的背景之外,特别选定在5月18日开始峰会,很显然跟G7在日本广岛举办峰会有针锋相对的味道。一个是民主、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老牌国家、海洋国家,另外一个中国跟中亚的话,主要是威权国家、陆权国家。从地图上来看,就有海洋国家跟陆权国家在对抗的感觉。」
王维正分析,对中国大陆而言,北京也想趁俄罗斯在战争中自顾不暇之际,将其势力范围深入中亚:「中国希望能稳住一个地盘,这个地盘就是欧亚大陆。过去研究地缘政治的人都说,谁能控制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天下。我觉得,中国就是从这个着眼点。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当迅速,对于能源安全始终觉得是隐忧,所以希望透过内陆,不要透过海洋,在内陆可以购得石油,甚至有油管出路。」
学者:中国外交政策促使韩国转向
与此同时,韩国总统尹锡悦与美国总统拜登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将在G7会议期间举行美、日、韩三国首脑峰会。尹锡悦在四月底才拜访华盛顿,外界关注韩国与美国互动频繁,是否代表韩国有越来越向美国靠拢的趋势?
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15日就此举行座谈,探讨韩国对中国大陆政策转变的原因。
报导称,该智库兼任研究员帕多(Ramon Pacheco Pardo)指出,在尹锡悦访美时,拜登与尹锡悦的联合声明具体谈到台湾、南海,以及中国大陆对韩国经济胁迫的问题,上述声明引发中国大陆不满:「中国不满韩国国防、外交以及经济政策,中国对此公开表达批判。有趣的是,中国在过去会私底下表达对韩国的不满,但现在中国对韩国的批评相当公开,不只在中国媒体上,中国外交部的态度也是如此。……更有趣的是,韩国会对中国的批评进行回击,而不是低头或是道歉。」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事务资深副总裁车维德(Victor Cha)也谈到,由于韩国认为台湾问题是国际议题,这与北京当局认定台湾问题属于内政有很大的歧异:「中国认为韩国对台湾议题的宣称冒犯到了中国,但是韩国对于这件事的立场很坚定。」
学者:中国侵略野心使韩国民意产生反感
帕多在会上谈到,韩国对于中国大陆的态度日趋强硬,是因为中国大陆在印太区域越来越具威胁以及侵略性:「中国做了一些领土的主权宣称,但是这些领土长期以来归韩国所有,这使韩国各世代的人们对中国有负面看法。这很重要,因为民意会影响民主国家的外交政策。……而且,很多韩国人为台湾感到担忧,他们对香港发生的事感到忧虑,他们担心台湾会有跟香港的遭遇,因此大眾对中国的印象更加负面。」
针对中韩关系的前景,帕多认为,两国外交关系在近期会有越来越紧张的趋势:「我不觉得中国在近期会改变外交立场。随着七国峰会、北约峰会即将召开,韩国皆有受邀参与。你将会看到,韩国与其他国家会发布更多声明,这些声明很可能会提到中国或台湾。5月22日,韩国与欧盟也将举行峰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将会到访韩国。我不确定他们会不会点名中国,但是经济以及区域安全势必会是讨论重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