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经济系21日公布学生会正副会长选举公报,其中一组候选人政见爆出性别与外貌歧视,政治不正确内容引发舆论炸锅。知名作家张大春对此发文表示,这些文字之所以令人嫌恶,是因为试图讽刺社会现实的话语,似乎正是该学生们自己的态度,但讽刺文真正的目的在纠正恶行。而另一作家朱宥勋则发文仿「歧视体」,直呼他要选总统,政见是「65岁外省男人通通用十字架吊起来」,反击张的「已知讽刺」,引发批评。

朱宥勋23日在脸书发文表示「我开始考虑参选总统。政见第一条就是:凡65岁的外省男人,通通用十字架吊起来,沿着台湾海岸线绑一排,来测试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之说是不是真的。我相信张大春听到这条政见一定会理解我的,因为他是那么有学问,有学问到『已知讽刺』!」网友则不以为然,直批「政见不错!你这种人才,加入民进党了没?」、「你的言论好可怕,跟那两个台大学生差不多」、「你以为自己很好笑吗?」

张大春同天稍早发文表示,山缪·约翰生在他编撰的英文字典里将「讽刺文」(satire)定义为「一种责难邪恶与愚蠢的诗」。John Dryden 则声称「讽刺文真正的目的在于纠正恶行。」前者提醒我们:讽刺文不是寻常语言,后者则强调:讽刺文自有其嬉笑怒骂之外/之上的道德责任。

张大春提到,但是《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史卫夫特的观察却另具深刻的视野。他在《典籍之战》一书的前言里如此写道:「讽刺文是一面镜子,在那里头,看的人看不见自己的脸,却只看见别人的嘴脸。那就是讽刺文为什么在这世界里受到欢迎,以及那么少的人为它触怒的原因所在。」

张大春指出,台大(尤其是经济系学会)这两天成为箭垛子,似乎史卫夫特没有完全说对,因为果然有那么多人被触怒了。这些义愤填膺的人读到了讽刺文,却不觉得那是讽刺文,他们读到的是货真价实的低贬与歧视,而非出自模拟嘲讽(burlesque)修辞技法的社会批判。

张大春强调,公报附录的文字之所以令人嫌恶,乃是因为试图讽刺社会现实的话语,似乎正是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在史卫夫特的哈哈镜里现形的根本不是面目狰狞的社会大眾,却是陈、谢二生,及他们同一系所的同学,甚至也包括他们那些没有尽到教诲责任的老师。以及台大。

张大春直言,实在很想告诉在这一起「事件」中,那些炎上的以及被炎上的、道德的以及不道德的、歧视的以及被歧视的、讽刺的以及被讽刺的、想说笑话以及被当成笑话的…………你们在这一折低级的闹剧里所指责以及被指责的原因,都是因为你们没有看一本整整五十年前出版的书。《何谓讽刺》(Satire)。如果能去翻看几页,甚至就翻看几行,也不至于如此曝露你们那篇选举公报中所含藏的「邪恶与愚蠢」,不是吗?

#讽刺 #张大春 #歧视 #政见 #朱宥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