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剧《人选之人—造浪者》播出后,掀起一波有关性骚扰议题的影评及学者说法。得心身医学诊所医师周学彻表示,其实成为性骚扰加害人能从人格特质判别,虽然不是百分百涵盖,但多数加害者都属于「B 型人格」,「B 型人格」中可细分为戏剧型人格、自恋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或许性骚扰加害者尚未能满足人格疾患的诊断,也至少有这些人格特质。
A型人格者特质是低度社会互动需求、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没什么情绪表露。C型人格者刚好相反,反而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也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目光了,容易没有办法真正做自己。
周学彻所说的B型人格特质,包括看似很关心别人,其实在意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如果与自己无关,就会很戏剧化地变得冷漠。时而乐观正向,时而沮丧悲观,心情变化极快。多变、易变、难以预测、情绪化。在相处上,B型人格的人通常颇为亲切,并不难接近,但交往久了就会发现:彼此之间彷佛有个无形的屏障,怎样都无法更靠近,难以深交。
周学彻表示,多数受害者遇到性骚扰事件时,会出现类似如焦虑、沮丧、失去自信、意图自杀等等多种身心症状;以及性功能失调、失眠、换气过度、心悸、呕吐、头痛、肌肉紧绷等诸多生理不适,且会不自主地一再浮现当下情景,在医学上初期称为急性压力反应,若症状持续的时间够久,则可以诊断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
周学彻说明,若民眾无法判断自身是否已受到性扫扰所影响身心,可以从自己的情绪以及生理反应做最细微的观察,诸如事件后出现愤怒、焦虑、低落、害怕、罪恶感等感觉,或是出现先前从未有过的情绪表现,睡眠也可能产生问题、心肺、肠胃、神经系统的任何不适反映,这都是身体对我们的警示。
周学彻直言,性骚扰事件中的加害者,虽然不是百分百涵盖,却多数属于「B 型人格」,「B 型人格」中可细分为戏剧型人格、自恋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或许性骚扰加害者尚未能满足人格疾患的诊断,也至少有这些「人格特质」。
近年来,政府已经注意到骚扰的议题,也已经催生跟踪骚扰防制法,其中也将赋予卫福部心口司使命,让精神科的评估在其间扮演一定份量的角色。若发现自己心灵被性骚扰事件所影响,首先就是要克服心中恐惧、羞愧、嫌恶等想法,适当的将事件及自己的委屈说出来,要超越担心他人观点、视角的障碍,不要被「她就是想找事」、「她就是想红」这些批判言语塞住自己喉咙。
此时一位愿意倾听、不批判的听眾、医师就是很重要的角色。如果真的难以对人启齿,对着录音笔录下来,或是用笔写下来,都是暂时纾发的方式。并如实对医疗人员述说,让医师可以对于当下症状有充分了解,且配合服药,找到属于自己的纾压管道。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服用精神科药物,请勿自行停药!卫福部24小时安心专线:0800-788-995。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尊重身体自主权!请拨打113、110。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