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一名70多岁柳姓退休医生,去年11月初在家接到一通市话,对方自称是户政事务所登记科长,表示有人持他的身分证件及委托书要请领取户籍誊本,所以来电确认。
柳男向科长表示并无委托情事,科长随即说会协助联繫警方,不久,假冒警方的歹徒来电表示已经立案,指他的证件遭冒用,涉及掳人勒赎案件,已由地检署林主任检察官负责。
林主任检察官再致电柳男,表示多次通知他都没到案说明,可能沦为案件共犯,若配合调查将有利后续侦查。后续又称柳男境外帐户沦为洗钱帐户,将分案调查,要求监管柳男名下帐户,柳男于是在11月下旬交付6张金融卡。
林主任检察官表示,要将6个户头内共计5300万元转至指定「公正帐户」,以利清查及证明柳男清白。又称柳男名下有不动产,将不利于判决,要求柳男另外设定房屋担保借款并转入指定公正帐户,用以担保柳男的境外帐户未涉洗钱,柳男于是又质借750万。假检察官还强调侦查不公开,要求柳男不能向家人透露,柳男直至4月初要联繫侦办进度未果,才发现可能遭诈骗,赶紧向警方谘询报案,但已痛失6050万。
警方表示,假冒机关诈骗手法多为拨打市内电话,以被害人证件遭冒用身分办理各项文件、请领健保补助或电话费未缴等理由,并贴心转洽检警机关协助,也因退休人士赋閒在家,较易成为此种诈骗的潜在被害人。
刑事局统计,去年假冒机构诈骗总财损高达8亿3738万元,今年1月1日至5月22日达2亿2002多万元;经分析去年被害人中有逾7成年龄高于50岁,高发于中高年龄层。
刑事局提醒,常见假冒机关诈骗手法关键字为「证件遭冒用」、「侦查不公开」、「帐户涉洗钱或其他不法」、「加LINE定时回报」、「监管帐户」,并层层转介其他机关主动联繫,民眾接到相关语音诈骗电话,务必先挂掉电话保持冷静,另外拨打110或165反诈骗谘询专线查询,以保护个人财务安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