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民眾基于爱心有喂养流浪猫狗的习惯,但也间接扩大人犬衝突、生态衝击与环境卫生等严重问题。根据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统计,2017年以来共野放追踪21只石虎,其中7只遭犬杀,死亡地点附近常见喂食点,呼吁民眾不要透过喂食使犬只聚集。而在石虎死亡率依旧偏高(含犬杀、路杀、误食毒药等因素)推算下,百年后石虎族群灭绝率高达98%。
特生中心主任杨嘉栋表示,野生动物受伤原因包含路杀、兽铗、游荡猫狗咬伤等,特生中心从2017年野放追踪的21只石虎中,其中7只遭犬杀,很多死亡现场附近都有喂食点,许多饲料都是直接洒在地上,一来造成环境脏乱和犬只聚集外,野生动物在有营养需求下也会来吃,因此喂养的行为不只造成游荡犬只大量繁衍,也造成野生动物食性的改变,这对生态衝击相当大。
杨嘉栋严正呼吁,游荡犬在营养不足下,1胎生下的幼犬数量并不多,但国内除了结扎与回放成效非常不好外,任意喂养造成游荡动物营养过剩下,繁殖能力就会非常强,每胎的数量会非常多,也造成野外犬只越来越多,爱之足以害之,喂食是相当不适当的行为。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员林育秀补充,民眾很容易在外看到游荡犬猫,这对其他原生动物生存是严重威胁,目前石虎的死亡率仍然偏高,其中包含许多原因,但若死亡率仍不下降,100年后灭绝风险高达98%。
杨嘉栋再以穿山甲为例,穿山甲是低海拔地区常见的哺乳动物,但每年平均有50只送到特生急救站,有一半以上都是遭游荡犬咬伤,尤其穿山甲遇到威胁时会缩成一团,狗就会从穿山甲的尾巴开始咬,而台湾野外能造成这种啃咬撕裂伤的只有游荡犬而已,因此很确定是犬只造成的。
杨嘉栋说,穿山甲伤口癒合速度非常慢,救伤时间至少都要1个月,除了要准备食物蚂蚁外,还要伤口处理等,付出的医疗成本非常高,国外也注意到台湾这么多穿山甲被流浪犬攻击的现况,穿山甲的尾巴有育幼和支撑身体的功能,一旦被咬断尾,对其野外求生就有很大的影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