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至7月为二级保育类小燕鸥繁殖季,牠们远从澳洲飞来台湾,筑巢孵蛋并养育幼雏,直到7至8月再南返,桃园沿海多处皆是小燕鸥的主要繁殖栖地。市府办理「2023候鸟漫波啾一夏」活动今日开幕,至25日活动期间,每周例假日提供小燕鸥导览解说、DIY体验与闯关游戏等,以寓教于乐方式推广夏候鸟生态教育。
桃园市副市长苏俊宾表示,每年夏季5至7月是候鸟小燕鸥远从澳洲飞来桃园的季节,成为桃园深具环境教育意义的生态资源,感谢中坜东南扶轮社、桃园市野鸟学会等团体,投入心力改善生态环境,未来市府相关单位也会投入更多资源,让沿海生态资源更丰富美丽、更有助生态循环。
目前每年平均约有150至200只小燕鸥成鸟在桃园沿海现踪,成为沿海生态重要指标。苏俊宾说,邀请家长带着小朋友一同参与体验活动,藉欣赏小燕鸥及其栖地,进行沿海生态、生命与环境教育,让孩子瞭解珍惜环境重要性。
桃园市环保局副局长顏己喨表示,小燕鸥俗称白额燕鸥,是珍贵的第二级保育类动物,牠们喜欢群聚在开阔的海边沙砾地筑巢,竹围渔港北堤、许厝港重要湿地、富林溪出海口、白玉海滩、大潭藻礁G1、G2区等皆是小燕鸥在桃园沿海的主要繁殖栖地。
顏己喨说明,近年桃园市野鸟学会积极营造适当栖地,今年更有中坜东南扶轮社投入保育行列,透过推平整地、架设围篱阻隔人群及流浪犬进入,动员鸟友志工制作小燕鸥造型假鸟,引导小燕鸥来访时进驻栖地,在栖地中使用鹅卵石、庇护瓦堆迭,布置可庇护躲藏的高规格婴儿房,等着小燕鸥前来育雏,等鸟蛋孵化后,为雏鸟挡风避阳遮雨。
海管处表示,夏候鸟季生态教育透过寓教于乐方式让更多民眾认识小燕鸥,同时瞭解小燕鸥远道而来的不易,进而参与保护行列,为此特别安排假日体验活动包含小燕鸥导览解说、DIY体验活动及闯关游戏等,并与桃园庇护商店爱不啰嗦长庚店共同制作客制化小燕鸥图样手工饼乾,只要完成假日闯关游戏即可兑换。
海管处呼吁,小燕鸥是保育类野生动物,需要大家共同来守护,民眾若5至7月来海边游玩或净滩,务必小心留意,别误踩带偽装色的鸟蛋,若看到鸟妈妈停在地面上也要保持距离,不要打扰牠们孵蛋育雏,也请民眾赏鸟时不使用闪光灯拍照,以不惊扰、不喧哗的友善方式,与美丽的小燕鸥相遇在桃园海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