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东京帕运台湾视障柔道选手李凯琳,6月4日受邀至佛光山惠中寺「未来与希望」讲座,以「帕拉林匹克精神-逆光飞翔」为题,分享8岁起传承「柔道世家」精神,克服遗传家族性视神经萎缩症合併听觉受损,及3次参与身心障碍者最高殿堂的帕拉林匹克运动会,为台湾争光的心路歷程,现场含线上同步聆听人数计6665人。
李凯琳手持白手杖在中区总住持觉居法师的陪同下步入入场,他与夫婿连自立首先为观眾示范如何协助视障者的方法,并用影片教大家「护身倒法」保护自己。他表示,学柔道摔人之前,要先学会如何防摔。
李凯琳的柔道世家是从爷爷开始,父亲是启蒙老师,叔叔李青忠曾获1996年亚特兰大帕运柔道金牌,也是他国中时的教练。他指出,「柔道是始于礼,终于礼,与伙伴共享『自他共荣』」的竞技运动,他因视力及听力受限,更感谢陪在身边训练和一起成长伙伴们的协助,得奖的荣耀是属于大家而非个人。
李凯琳谈及大一时参加广州亚帕运时,看见国际级各种障别的选手齐聚一堂深受震撼,不论是坐轮椅、肢障、全盲者等障别,彷佛同处在一个特殊的星球,原来身边的人都一样,包括自己从来没有不一样,一种无形的正能量鼓舞着内心,并对身障运动员的身分有全新的认知,感到备极荣耀。
「日復一日的训练是日常」,李凯琳生涯3次参加世界帕运的赛事,用了13年的时间训练、等待比赛,期间还发生多次运动伤害,歷经十字韧带重建手术和復健及心理建设。他说,「每个当下的决定都在引领你前进人生的方向」。
李凯琳表示,每次帕运都代表人生阶段不同时期成长的自己,从身体状态、持续训练、赛事表现等起伏不定,淬炼出「如果你没有继续坚持的话,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哪里」。
「相较于奥运,帕运较不为社会大眾所关注」。李凯琳指出,帕运与奥运举办时程同步,包括在同一个主办城市及在奥运闭幕后的一个月内举行,过去身障者运动员每天就是默默训练,默默出国比赛,默默回来,但在2021年东京帕运,因自己长年坚持视障柔道比赛而让台湾被看见,自许是成功的一大步。
柔道之外,李凯琳曾在2015年短篇小说荣获瀚邦华人文学奖视障组第3名,现也尝试演讲和艺术创作。他说,运动也是一门艺术,在奔跑勇往直前时,可能会忽略沿途美丽的风景,但只要勇于挑战自我,跨出舒适圈,「人有无限可能,勇敢去做就是突破的开始」。
佛光山普门中学国高中女篮一行20人,在三好体协安排下前来聆听讲座。高二卓承沅表示,同为运动员身分,对于李凯琳受伤復健再奋起的经歷,颇为触动并感同身受,也与他有共同的愿心,「坚持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努力往前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