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通过「拉近公私立学校学杂费差距及其配套措施方案」,减免私立大学生学杂费每人每年3.5万元、高中职免学费等,政策火速上路,引起讨论。一名农家子弟就以自身经验分析,最需要投入资源改善的是「家庭经济落差」以及「城乡差距」,认为私校补助就是「买票政策」,引起眾人共鸣与认同。
一名成大校友在Dcard发文表示,自己是农家小孩,祖父务农、爸妈是一般上班族,家中经济算是中间偏下,就学期间也没有补习,一路念到国立大学,认为政府推出私校补助政策,是「一个错误且无法改善问题的买票政策」,重点应该改善「大学前的教育」,并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一流大学培养顶尖人才。
「穷人上顶大的机会远小于有钱人」,原PO表示,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是「任何人」取得教育资源的「机会」相等,经济弱势的家庭可以藉由进入一流大学进而找到高薪工作而翻转人生。但现实是「有钱人」进入一流大学的「机会」明显较高,造就了排名靠前的学校其学生家庭收入普遍较高的现象。
因为「穷人入学时难以和有钱人竞争」,原PO认为有两项可改进之处,一是调整大学入学管道,像是多元入学、繁星计画仍有进步空间,二是改善大学前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自己成长环境所看见的教育资源不均,来自「家庭经济落差」以及「城乡差距」,才是最需要投入资源的地方。
原PO也分享各县市补助金额,多为每学期数百到数千元,感嘆目前国中小、高中的补助、缩短城乡差距也还有很多部分能够努力,单是增加补助的金额、人数都好,「为什么丢到私校生全面补助上?我想大概是因为大学生才有选票吧」。
贴文一出也引发共鸣,「推一个,把大多数人觉得不合理但又比较难整理出的地方讲出来了」、「我蛮认同你的,可以扩大弱势生、偏乡学生的大学补助,但齐头式补助到底图的是什么」、「本就该对弱势族群及及地处偏乡的人扩大补助,结果现在党的意思是读私校=弱势、需要帮助」、「这些钱放在学龄前的婴幼儿,还比较有意义」、「10个有8.7个都看得出来在买票的烂政策,没有人可以制止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