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竹夹泥墙是传统建筑工法之一,随着时代变迁,但现已被水泥砖墙取代,为保存老屋文化,台东县政府与台湾义筑协会合作,在太麻里乡香兰村文健站办理「老屋培力工作坊」,带领孩童学习由竹编夹泥墙工法所衍伸的简易竹编杯垫,体验传统技艺。
「王妈妈在洗澡,小明小华在偷看,王妈妈吓一跳,二个ㄋㄟㄋㄟ蹦蹦跳!」,童谣歌词描述早年眷村以编竹夹泥墙隔间,由于不甚坚硬,时有眷村小孩挖洞偷看,跟邻居嬉闹的情景。
根据国家文化记忆库指出,编竹夹泥墙为一传统建筑工法,台湾习称「竹屏仔壁」,用于室内隔间墙,材料包括桂竹、禾秆、稻壳、黏土、麻绒、石灰等。作法是用桂竹编成镂空的骨架,再用黏度较高的泥巴和稻壳混合成的泥浆涂抹于兩面,最外一层涂上石灰防水。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表示,台湾义筑协会举办为期3天的「老屋培力工作坊」,进行传统建筑竹编夹泥墙工法所衍伸的简易竹编杯垫教学,教导学童如何亲手将竹片编成不同的图案,以及如何装饰竹编杯垫,每位学员都沉浸在竹编的乐趣及魅力中,最后带着充满创意与实用性的竹编杯垫回家与亲友分享。
文化处指出,「私有老建筑保存再生计画」为文化部委托台东县政府代办之计画,县府秉持计画精神,希望透过教育推广、社区参与、文化保存等方式,提升民眾对老建筑的关注与重视,并促进老建筑的活化利用与永续发展,此次工作坊推动目的在透过实作教学,让学童了解老屋的建造原理与特色,培养对老屋的认同与欣赏,同时也增进对在地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老屋培力工作坊也将在7月10至12日办理更多关于老建筑传统建筑工法的介绍及简易手作品课程,内容以传统木材榫卯结构为主题,带领学员们自己完成专属的板凳与收纳盒。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