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歷了2个月的微弱增长后,中国6月份消费通胀持平,但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以7年多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让许多经济学家担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一旦通缩预期确立,恐将出现经济下滑螺旋现象。
《华尔街日报》引述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资料显示,在已经陷入通缩的中国制造业,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以7年多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表明国内外需求双双疲软。经济学家担心,价格普遍下降将拖累中国国内本就脆弱的信心,使经济陷入需求疲软与价格下跌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说,中国显然面临重大通缩压力。如果通缩预期固化,恐将出现下跌螺旋。
报导说,今年年初由服务行业支出带动的一轮反弹只是昙花一现。4月以来,中国经济復苏在多个层面止步不前,5月份青年失业率飙升至20%以上的歷史高位,中国制造业活动在6月份连续第3个月萎缩,对美国等西方经济体的出口也走弱。
此外,儘管中国放宽了调控政策以刺激购房需求,但房地产市场復苏势头依然减退。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像大多数国家那样在结束疫情封控并重启经济后出现通货膨胀,这暴露出中国经济在经过3年的疫情防控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其中包括家庭资产负债情况恶化,这种恶化抑制了消费支出。
继5月份和4月微幅增长后,中国6月消费者价格同比持平,为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准,低于《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所预期的上升0.2%。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外,中国6月份核心通胀率在低檔持续下滑,反映出商品和服务需求低迷。6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4%,创2015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也是连续第个月同比下降。
报导指出,经济学家呼吁採取更多措施扭转低迷的人气并提振需求。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没有推出大规模刺激计画,原因之一在于债务负担加重,且政府主导的投资回报减少。也有人预计中国的刺激措施仍将是有针对性的。
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说,鉴于信贷需求保持疲软且人民币匯率面临压力,他们认为大部分支持措施将来自于财政政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