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植原住民族知识体系,教育部?教署委请清华大学办理「发现天生科学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学学习实践与发展十年计画」,邀请16族耆老或在原住民族文化与自然知识学有专精的族人,拍摄「原住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讲座」,建置原住民族文化影音资料,供教师教学使用。
教育部国教署说明,「原住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讲座」自108学年拍摄至今,已累积50场影音讲座,并于全国10个县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县、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宜兰县、19个有线电视频道公益托播推广。
以110学年拍摄讲座为例,「卡那卡那富的故事─文化与祭仪」讲述卡那卡那富族的重要祭典「米贡祭」,传说卡那卡那富族人曾在飢荒时得到地洞小矮人的帮助,为了感念救命之恩,所以每年小米收穫后,祭祀天神祈求平安丰收,并感谢赠与作物的小矮人。
而「鲁凯族的头饰植物-以雾台为例」,是由中山大学社会系教授巴清雄讲述屏东雾臺部落鲁凯族的传统文化,鲁凯族头饰是身分阶级与荣耀的象徵,鲁凯族人因应时节及仪式场合,灵活运用各种植物的不同部位作为头饰,例如优秀的耕作者能配戴小米头饰,猎得公山猪的猎人才有资格配戴百合头饰。
另110学年外景讲座「兰屿地下屋─达悟族的文化与科学智慧」,则以兰屿野银部落保存较完整的传统地下屋为例,讲述在顺应兰屿岛上高温多雨、多颱风的自然气候下,达悟族发展出独特的地下屋建筑。地下屋除了主屋,还包含旁边的工作屋(高屋)及凉臺,都是达悟族人生活与生产的重要空间,展现达悟族人就地取材,顺应环境的文化特色及科学智慧。
教育部国教署表示,108学年至110学年「原住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讲座」执行成果已公布于原住民族科学教育网站「飞鼠部落」,欢迎各界观赏及运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